台风“杜鹃”降水δ18O的云雨区效应初探

P426.6; 我国东南地区台风降水显著,但对这种强降水事件中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较少,限制了对短时间极端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的认识.论文根据2015年9月28日至29日第21号台风“杜鹃”两次登陆(台湾宜兰、福建莆田)前后台北、福州两地气象数据和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此次台风的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台风期间,两地降水δ18O波动范围为-3.4‰~-15.0‰,变化幅度达11.6‰.台风前端和尾端两地降水同位素值相对偏正,平均值为-4‰~-6‰;而台风中端两地降水同位素值极其偏负,平均值分别为-12.4‰和-13.2‰.台风前端与尾端降水同位素值偏正,水汽受蒸发效应影响...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自然资源学报 Vol. 33; no. 12; pp. 2238 - 2248
Main Authors 许涛, 蔡健榕, 孙晓双, 崔梦月, 雷国良, 姜修洋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 2018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3037
DOI10.31497/zrzyxb.2017124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426.6; 我国东南地区台风降水显著,但对这种强降水事件中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较少,限制了对短时间极端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的认识.论文根据2015年9月28日至29日第21号台风“杜鹃”两次登陆(台湾宜兰、福建莆田)前后台北、福州两地气象数据和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此次台风的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台风期间,两地降水δ18O波动范围为-3.4‰~-15.0‰,变化幅度达11.6‰.台风前端和尾端两地降水同位素值相对偏正,平均值为-4‰~-6‰;而台风中端两地降水同位素值极其偏负,平均值分别为-12.4‰和-13.2‰.台风前端与尾端降水同位素值偏正,水汽受蒸发效应影响明显;而台风中端降水δ18O值极端偏负主要受“云雨区效应”的影响,即云雨区气流急剧上升,水汽在过饱和环境中快速凝结降落,受动力分馏作用小,降水δ18O极端偏负.结合降水δ18O变化特征、过量氘及模拟水汽轨迹,得到台风“杜鹃”降水主要的水汽来源为西太平洋海域.
ISSN:1000-3037
DOI:10.31497/zrzyxb.2017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