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步态启动时早期姿势调节阶段时间和强度参数特点

R496%R318%R743.3; 背景:早期姿势调节为即将执行的动作或面临的姿势干扰做出准备,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执行动作以及减少干扰对姿势造成的不稳定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平衡能力的脑卒中患者在以舒适速度启动步行时下肢关键肌在早期姿势调节阶段的时间和强度参数特点. 方法:观察1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早期姿势调节特点,根据有无跌倒史及Berg平衡量表得分分为无跌倒组8例和跌倒组8例.使用Noraxon惯性传感器、Noraxon Ultium EMG无线表面肌电仪采集步态启动过程中患者身体运动学数据和表面肌电数据.分析早期姿势调节阶段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内外侧、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6块关键肌的...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Vol. 28; no. 28; pp. 4429 - 4435
Main Authors 赵卓越, 刘佳雯, 孙长城, 张高帅, 张颖, 徐瑞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 300122%天津大学,天津市 300072 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5-4344
DOI10.12307/2024.49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496%R318%R743.3; 背景:早期姿势调节为即将执行的动作或面临的姿势干扰做出准备,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执行动作以及减少干扰对姿势造成的不稳定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平衡能力的脑卒中患者在以舒适速度启动步行时下肢关键肌在早期姿势调节阶段的时间和强度参数特点. 方法:观察1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早期姿势调节特点,根据有无跌倒史及Berg平衡量表得分分为无跌倒组8例和跌倒组8例.使用Noraxon惯性传感器、Noraxon Ultium EMG无线表面肌电仪采集步态启动过程中患者身体运动学数据和表面肌电数据.分析早期姿势调节阶段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内外侧、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6块关键肌的肌肉激活时间和激活顺序,以及步态启动前4个时间窗(各150 ms)的标准化的肌电积分值. 结果与结论:①有跌倒史的患者在步态启动时,下肢6块关键肌的肌肉激活时间均早于无跌倒组,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股外侧肌的激活时间显著早于无跌倒组(P<0.01,P<0.05);无跌倒组的肌肉激活顺序呈现出了比较规律的先激活伸肌后激活屈肌、大腿部肌肉激活早于小腿肌肉激活的特点;而跌倒组小腿部伸肌的激活要早于大腿部伸肌的激活,股外侧肌的激活顺序更加靠前,2组中胫骨前肌均是激活顺序最末位的肌肉.②跌倒组患者胫骨前肌在T3(>-300至-150 ms)阶段的激活特征显著大于无跌倒组(P<0.05),腓肠肌外侧头在T3阶段的抑制特征显著大于无跌倒组(P<0.05),腓肠肌内侧头在T3、T4(>-150至0 ms)阶段的抑制特征显著大于无跌倒组(P<0.01,P<0.05).③结论:不同平衡能力的脑卒中患者在迈步动作前采取的早期姿势调节策略不同,体现在肌肉激活时间、肌肉募集次序和激活程度上,跌倒风险大的患者步态启动时早期姿势调节时间延长,步态启动延迟,表现出更早的激活胫骨前肌和抑制腓肠肌的活动.这种步态启动延迟和对于肌肉调用的策略差异可能会导致其姿势不稳定,增加跌倒风险因素.
ISSN:2095-4344
DOI:10.12307/202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