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系—侏罗系环境变化及界线研究方法综述

P534%Q911.6;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全球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生物及环境变化,包括温度上升,气候从干旱过渡到潮湿,海平面快速的海退-海进以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等.相关地质及地球化学方法对全球各地质剖面进行的大量研究认为,中部大西洋岩浆省(CAMP)的密集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2及其他火山气体的排放最有可能造成生物灭绝及环境变化.同时,大量轻质碳的输入也扰乱了全球碳循环,造成碳同位素值在该时期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次数的负偏移.目前,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研究主要依据生物地层学(如菊石和孢粉化石带的划分),结合地球化学(如碳同位素标定、元素分布分析),综合数据建立地质模型等方法进行.中国三...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Vol. 40; no. 3; pp. 285 - 300
Main Authors 谭丽娟, 师萌, 葛毓柱, 郭优优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2018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2-6561
DOI10.3969/j.issn.1672-6561.2018.03.00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534%Q911.6;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全球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生物及环境变化,包括温度上升,气候从干旱过渡到潮湿,海平面快速的海退-海进以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等.相关地质及地球化学方法对全球各地质剖面进行的大量研究认为,中部大西洋岩浆省(CAMP)的密集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2及其他火山气体的排放最有可能造成生物灭绝及环境变化.同时,大量轻质碳的输入也扰乱了全球碳循环,造成碳同位素值在该时期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次数的负偏移.目前,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研究主要依据生物地层学(如菊石和孢粉化石带的划分),结合地球化学(如碳同位素标定、元素分布分析),综合数据建立地质模型等方法进行.中国三叠系—体罗系界线研究还很薄弱,主要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缺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总结国际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尤其是研究方法,对中国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提供参考.
ISSN:1672-6561
DOI:10.3969/j.issn.1672-6561.2018.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