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碳水效应

S154.3;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和水分含量特征及其关系,为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类型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自然恢复草地及沙蒿、沙柳、沙蒿×沙柳(灌灌混交)、樟子松、沙柳×樟子松(乔灌混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沙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0-5.0 m 土层土壤剖面碳、水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1)植被恢复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沙柳×樟子松、樟子松、草地、沙蒿×沙柳、沙柳、沙蒿依次降低,0-0.2 m 土层显著高于深层,表现为表聚效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植被类型的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沙蒿、沙柳、沙蒿×沙柳在0.8-2.2 m 土层范围内表现为碳损失...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土保持学报 Vol. 38; no. 3; pp. 101 - 120
Main Authors 王德富, 董凌勃, 李澳, 于志静, 邓蕾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202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9-2242
DOI10.13870/j.cnki.stbcxb.2024.03.00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154.3;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和水分含量特征及其关系,为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类型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自然恢复草地及沙蒿、沙柳、沙蒿×沙柳(灌灌混交)、樟子松、沙柳×樟子松(乔灌混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沙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0-5.0 m 土层土壤剖面碳、水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1)植被恢复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沙柳×樟子松、樟子松、草地、沙蒿×沙柳、沙柳、沙蒿依次降低,0-0.2 m 土层显著高于深层,表现为表聚效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植被类型的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沙蒿、沙柳、沙蒿×沙柳在0.8-2.2 m 土层范围内表现为碳损失.(2)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在深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主要集中在1.0-3.0 m 土层,具体亏缺程度为沙柳×樟子松>樟子松>沙蒿×沙柳>沙柳>草地>沙蒿.(3)根系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水分消耗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在0-5.0 m 土层范围内负相关.[结论]植被固存有机碳以消耗深层土壤水分为代价,沙柳×樟子松固定同等单位量的碳消耗水分最少.因此,从土壤固碳和保水2个角度同时考虑,沙柳×樟子松在毛乌素沙地的植被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ISSN:1009-2242
DOI:10.13870/j.cnki.stbcxb.2024.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