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碳流转路径动态研究
X321%F301.24; [目的]揭示宾县碳流转空间分布与碳要素转移关键路径,把握宾县三生空间生态环境现存问题,进而为宾县地区未来低碳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宾县为例,构建乡村"碳要素"整体代谢网络模型,识别与掌握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定量测度宾县碳源、碳汇特征以及碳要素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耕地生产空间仍是主要利用类型,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规模呈不同的波动模式,生态环境受到影响.(2)宾县生活空间的扩张导致总碳排放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宾县总碳排放量增长了 3.07倍并达到峰值,2020年宾县排放量相比减少225万t;...
Saved in:
Published in | 水土保持研究 Vol. 31; no. 4; pp. 326 - 335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2024
黑龙江省寒区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与景观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40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5-3409 |
DOI | 10.13869/j.cnki.rswc.2024.04.040 |
Cover
Summary: | X321%F301.24; [目的]揭示宾县碳流转空间分布与碳要素转移关键路径,把握宾县三生空间生态环境现存问题,进而为宾县地区未来低碳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宾县为例,构建乡村"碳要素"整体代谢网络模型,识别与掌握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定量测度宾县碳源、碳汇特征以及碳要素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耕地生产空间仍是主要利用类型,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规模呈不同的波动模式,生态环境受到影响.(2)宾县生活空间的扩张导致总碳排放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宾县总碳排放量增长了 3.07倍并达到峰值,2020年宾县排放量相比减少225万t;碳汇量则呈现增加趋势,与生态空间面积的变化相关.(3)高碳汇—源密度空间分布主要聚集在宾县中部及西部.耕地生产空间与城镇生活空间分别是两个时期碳流转的关键分室,同时两个用地之间相互碳流转也是不同时期的主导转移路径.[结论]宾县碳流转空间分布与碳要素转移关键路径主要集中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生态环境存在较严重问题,未来土地利用弹性规划可通过制定可持续的乡村低碳减排战略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
ISSN: | 1005-3409 |
DOI: | 10.13869/j.cnki.rswc.2024.0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