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文山市水土资源利用变化特征及耦合研究

P426.6%F301.24; 为了促进喀斯特山区文山市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水土资源系统深入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水土资源耦合协调空间栅格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喀斯特山区文山市降水量较多区域由南部→东南部→西南部转移,农业用水量由南部较多向东南部转移,万元GDP用水量较多区域由中部、东南部和北部→西部→东部缩小转移,市域北部的马塘镇、东部和南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明显提升;(2)2000—2017年市域东南部耕地面积比例上升最明显,东部市区农用地面积和建设用...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土保持研究 Vol. 28; no. 4; pp. 324 - 332
Main Authors 谭琨, 赵祖军, 赵筱青, 普军伟, 李代玺, 李思楠, 苗培培, 王茜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云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昆明 650034%云南省文山州气象局,云南 文山 663000 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5-340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426.6%F301.24; 为了促进喀斯特山区文山市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水土资源系统深入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水土资源耦合协调空间栅格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喀斯特山区文山市降水量较多区域由南部→东南部→西南部转移,农业用水量由南部较多向东南部转移,万元GDP用水量较多区域由中部、东南部和北部→西部→东部缩小转移,市域北部的马塘镇、东部和南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明显提升;(2)2000—2017年市域东南部耕地面积比例上升最明显,东部市区农用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分别明显降低和升高,石漠化面积比例较高区域由东南部、西南部向西北部转移;(3)2000—2017年市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整体水平都较高,但2010年耦合协调水平最好,其耦合协调度平均值比2000年、2017年都高0.0167;2010年高度协调面积比例比2000年、2017年分别高16.16%,14.21%,中度协调和低度协调比例分别比2000年、2017年低12.38%,3.79%和9.98%,4.23%.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与石漠化空间分布一致的规律,说明石漠化对水土资源耦合协调产生很大影响,石漠化治理是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耦合协调水平提高的关键.
ISSN:100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