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和STIRPAT模型的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

F062.2; 为了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1998—2017年山东省134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STIRPAT模型等多种方法,对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17年,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效率值偏低.(2)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地区间差异显著,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空间分布由最初的高值区零星分布逐渐形成自西向东"低—高—低—高"的带状分布形式.(3)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比与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机械化水平、人均播种面积、财政支农水平以及...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土保持研究 Vol. 28; no. 4; pp. 293 - 299
Main Authors 许燕琳, 李子君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山东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358 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5-340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F062.2; 为了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1998—2017年山东省134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STIRPAT模型等多种方法,对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17年,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效率值偏低.(2)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地区间差异显著,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空间分布由最初的高值区零星分布逐渐形成自西向东"低—高—低—高"的带状分布形式.(3)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比与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机械化水平、人均播种面积、财政支农水平以及种植结构则主要呈负相关,其中,第一产业占比和财政支农在0.75分位点、种植结构在0.25,0.75分位点上对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总体转好,但水平较低,应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提高区域农业生态效率.
ISSN:100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