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人类学视角下遗产阐释体系建构与多元认知研究——以苏州园林为例

TU981; [目的]将景观人类学置于"三位一体"架构下,通过打造联通多元主体的遗产阐释体系,衔接"自上而下"的权威话语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大众话语体系.[方法]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选作研究对象,以景观人类学视角切入,从外部群体的客位"空间生产"与地方社会的主位"场所建构"两个维度,探讨基于"超位-高位-本位"3种价值立场的遗产话语阐释方式.其中,超位-高位分析利用官方文本挖掘来构建权威话语体系下的遗产价值评估框架;本位分析则从游客和居民视角出发,利用数字足迹和半结构访谈挖...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风景园林 Vol. 31; no. 10; pp. 17 - 27
Main Authors 周详, 刘雅旭, 谢伊鸣, 常婧超
Format Magazine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3-1530
DOI10.3724/j.fjyl.20240513026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U981; [目的]将景观人类学置于"三位一体"架构下,通过打造联通多元主体的遗产阐释体系,衔接"自上而下"的权威话语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大众话语体系.[方法]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选作研究对象,以景观人类学视角切入,从外部群体的客位"空间生产"与地方社会的主位"场所建构"两个维度,探讨基于"超位-高位-本位"3种价值立场的遗产话语阐释方式.其中,超位-高位分析利用官方文本挖掘来构建权威话语体系下的遗产价值评估框架;本位分析则从游客和居民视角出发,利用数字足迹和半结构访谈挖掘苏州园林"外部景观"与"内部景观"所表征的主体自我建构过程.[结果]苏州园林的遗产阐释体系不仅呈现出一种内在关联的"三位一体"构架,还通过整合遗产阐释的内外视角链接了遗产话语中的宏大叙事与地方表达,折射出不同文化主体对世界遗产的生产和塑造.[结论]景观人类学视角下基于多元认知建构的遗产阐释体系,不仅完善了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立体形象,对于遗产保护的公众化与社会化转型亦有特殊意义与时代价值.
ISSN:1673-1530
DOI:10.3724/j.fjyl.20240513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