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资料的合肥市热岛效应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X87; 为研究合肥市近二十年的城市格局演变和热岛效应变化,基于2005、2009、2015、2020年每年10月份的Land-sat卫星影像对合肥地区进行了土地分类以及地表温度反演,并提取归一化差值裸地与建筑指数(NDBBI)、植被覆盖度(FVC)、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以及人口密度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对合肥主城区的热岛效应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2005年到2020年,强热岛区增加了15.03 km2.热岛标准差椭圆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椭圆的范围逐年扩大,热岛质心集中在蜀山经开区,且81.90%的强热岛区为较高与高核密度工业区.(2)地...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Vol. 18; no. 2; pp. 153 - 167
Main Authors 赵强, 谭璐, 方潜生, 刘常瑜, 马可, 朱曙光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安徽省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院, 安徽 合肥 230601%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2023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3-6141
DOI10.3969/j.issn.1673-6141.2023.02.007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X87; 为研究合肥市近二十年的城市格局演变和热岛效应变化,基于2005、2009、2015、2020年每年10月份的Land-sat卫星影像对合肥地区进行了土地分类以及地表温度反演,并提取归一化差值裸地与建筑指数(NDBBI)、植被覆盖度(FVC)、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以及人口密度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对合肥主城区的热岛效应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2005年到2020年,强热岛区增加了15.03 km2.热岛标准差椭圆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椭圆的范围逐年扩大,热岛质心集中在蜀山经开区,且81.90%的强热岛区为较高与高核密度工业区.(2)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的解释力从大到小为:NDBBI(0.542)、MNDWI(0.409)、FVC(0.379)和人口密度(0.018).(3)岭回归处理后的多元线性模型(R2 = 0.654)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因子为NDBBI,而人口密度的影响则较小.(4)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分析表明,各点的相关系数R2在0.489~0.667之间,建筑物与道路密集的城建区R2最高.NDBBI高值集中在经开区等地,最高值达到0.9以上,在GWR模型中人口的系数依然很小,FVC系数高值区集中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而 MNDWI高值区则主要分布于水域.
ISSN:1673-6141
DOI:10.3969/j.issn.1673-6141.2023.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