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包容性创新的测度、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
K901; 城市包容性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下城市创新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与传统城市创新相比,更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城市包容性创新的内涵,构建了城市包容性创新的测度框架,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北京城市包容性创新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城市包容性创新是以包容性创新政策为基础,为大众公平参与创新活动和分享创新成果创造机会,实现城市创新相对公平发展的创新行为.测度维度包括包容性创新政策、参与机会公平和创新成果共享.②北京城市包容性创新空间格局总体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四周递减的特征和集聚效应,高高型聚类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丰台区,低低...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地理科学 Vol. 44; no. 11; pp. 1902 - 1912 |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2024
北京城市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0-0690 |
| DOI | 10.13249/j.cnki.sgs.20240051 |
Cover
| Summary: | K901; 城市包容性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下城市创新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与传统城市创新相比,更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城市包容性创新的内涵,构建了城市包容性创新的测度框架,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北京城市包容性创新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城市包容性创新是以包容性创新政策为基础,为大众公平参与创新活动和分享创新成果创造机会,实现城市创新相对公平发展的创新行为.测度维度包括包容性创新政策、参与机会公平和创新成果共享.②北京城市包容性创新空间格局总体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四周递减的特征和集聚效应,高高型聚类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丰台区,低低型聚类分布在怀柔区和密云区.③北京城市包容性创新空间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教育和产业结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北京城市包容性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
|---|---|
| ISSN: | 1000-0690 |
| DOI: | 10.13249/j.cnki.sgs.2024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