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典型县域城乡非农就业指数测度研究
K901; 非农就业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内容.该领域已有相应研究,但在就业岗位与人口的定量关系、城乡多级分异特征、产业驱动机制等方面仍需完善.采用手机信令数据、POI信息点及大数据分析方法,定量识别城乡多级空间,构建非农就业指数算法.以重庆典型县域为例,定量测度城乡多级空间非农就业岗位与常住人口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①非农就业指数能够可靠表征非农就业岗位供给与常住人口的空间匹配关系;②非农就业指数存在城乡多级分异特征,表现为场镇>城乡结合部>城市核心>乡村;③非农就业指数对影响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城乡多级界限,其中城市核心响应程度最强,乡村响应程度最低;④工业...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地理科学 Vol. 44; no. 6; pp. 1026 - 1036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2024
GIS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北京 10010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0-0690 |
DOI | 10.13249/j.cnki.sgs.20220154 |
Cover
Summary: | K901; 非农就业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内容.该领域已有相应研究,但在就业岗位与人口的定量关系、城乡多级分异特征、产业驱动机制等方面仍需完善.采用手机信令数据、POI信息点及大数据分析方法,定量识别城乡多级空间,构建非农就业指数算法.以重庆典型县域为例,定量测度城乡多级空间非农就业岗位与常住人口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①非农就业指数能够可靠表征非农就业岗位供给与常住人口的空间匹配关系;②非农就业指数存在城乡多级分异特征,表现为场镇>城乡结合部>城市核心>乡村;③非农就业指数对影响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城乡多级界限,其中城市核心响应程度最强,乡村响应程度最低;④工业园与景区的布局对邻近区域的非农就业存在正向驱动,助力区域形成:就业环境再改善-生活环境再改善的内生双循环驱动模式,推动城乡空间正向重构.结论为引导县域城乡非农产业发展与人口空间适配,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
---|---|
ISSN: | 1000-0690 |
DOI: | 10.13249/j.cnki.sgs.20220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