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蓝黄”两区耕层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分异特征
山东"蓝黄"经济区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区,为研究其耕层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综合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2005年与2017年两个时段的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进行时空分异研究,采用指示克里格法评估有机质缺乏的风险概率,进而研究县域间有机质的聚集特征并提出规划建议。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经济区的土壤有机质均具有中等的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变异系数在25.68%~35.46%之间,块基比在45.45%~55.01%之间。"蓝黄"两区2005—2017年有机质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21g·kg-1和0.32 g·kg-1,2...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Vol. 38; no. 5; pp. 891 - 899 |
|---|---|
| Main Authors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10.09.2021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2095-6819 2095-6819 |
Cover
| Summary: | 山东"蓝黄"经济区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区,为研究其耕层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综合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2005年与2017年两个时段的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进行时空分异研究,采用指示克里格法评估有机质缺乏的风险概率,进而研究县域间有机质的聚集特征并提出规划建议。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经济区的土壤有机质均具有中等的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变异系数在25.68%~35.46%之间,块基比在45.45%~55.01%之间。"蓝黄"两区2005—2017年有机质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21g·kg-1和0.32 g·kg-1,2017年的平均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4.65 g·kg-1和16.04 g·kg-1,内陆平原区有机质含量高,山丘与滨海平原区有机质含量低。"蓝黄"两区有机质缺乏的风险概率较低,分别为0.21和0.14,两区有机质的空间聚集特征显著,限制建设区(高-高聚集型)与综合整治区(低-低聚集型)均以"组团"形式分布。研究发现,2005—2017年山东"蓝黄"两区的耕层有机质在时间上不断累积,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
| ISSN: | 2095-6819 2095-6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