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绵高速平武段物源量对泥石流流体性质与致灾强度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P642.23; 九绵高速公路LJ9段沟谷型泥石流灾害频发,时常对附近村落和基础设施造成威胁.为了避免灾害对区域高速公路和G247国道的二次冲击,对九绵高速LJ9段沿线存在泥石流暴发痕迹的6条泥石流沟的物源特征与规模进行研究,认为该地区泥石流属于低频沟谷暴雨型.泥石流容重值在1.647~1.843 g/cm3,流速为3.45~6.54 m/s,流量为29.47~253.45 m3/s,一次过流总量为0.99×104~8.28×104m3.文章通过对比九绵高速"8·16"泥石流规模特征差异,分析物源量与泥石流的容重、规模的关系,建立了相关性公式.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区泥石...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Vol. 35; no. 5; pp. 90 - 102
Main Authors 李玲, 陈宁生, 杨溢, 钟政, 黄娜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01.10.2024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西宁 81001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3-8035
DOI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31202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642.23; 九绵高速公路LJ9段沟谷型泥石流灾害频发,时常对附近村落和基础设施造成威胁.为了避免灾害对区域高速公路和G247国道的二次冲击,对九绵高速LJ9段沿线存在泥石流暴发痕迹的6条泥石流沟的物源特征与规模进行研究,认为该地区泥石流属于低频沟谷暴雨型.泥石流容重值在1.647~1.843 g/cm3,流速为3.45~6.54 m/s,流量为29.47~253.45 m3/s,一次过流总量为0.99×104~8.28×104m3.文章通过对比九绵高速"8·16"泥石流规模特征差异,分析物源量与泥石流的容重、规模的关系,建立了相关性公式.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区泥石流属于低频沟谷暴雨型,流体性质与沟道物源量紧密相关,单位面积物源量与泥石流容重呈线性关系;单位面积物源量大于1.65×105m3/km2和小于1.13×105 m3/km2时,泥石流分别表现为黏性和稀性.(2)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量与规模之间呈线性相关,泥石流一次总量随流域单位面积物源量减小而减小.(3)泥石流致灾能力受物源量控制,物源总量超过80×104m3的沟道易形成黏性泥石流,沟口的堆积扇更大,对应破坏力更强;物源总量小于80×104 m3的沟道更易形成稀性泥石流,冲出沟口的破坏性明显小于黏性泥石流,对沟口的人员与工程建设的威胁更小.该研究结果可为九绵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也为山区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ISSN:1003-8035
DOI: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31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