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西北洼原型盆地及迁移演化特征

P736; 陆丰凹陷西北洼是发育在珠一坳陷惠陆低凸起上的古近系残留型洼陷,总体表现为古近系"北断南削"型箕状半地堑和新近系坳陷型洼陷的双层结构特征,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基于对研究区高精度三维地震的精细解释、平衡剖面恢复、洼陷结构和构造演化分析,揭示了研究区西段、中段和东段在原型盆地及其动力学机制、洼陷结构和构造演化、岩浆底侵期次及强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分段差异性,并表现出由东向西的迁移性演化特征.由东到西,洼陷变形机制由脆-韧性变形转变为脆性变形,洼陷伸展量、伸展率逐渐变大;岩浆底侵作用总体上东强西弱,强烈底侵期东早西晚;控洼断裂的滑脱作用东强西弱,滑脱时期东早西晚;早断...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 45; no. 1; pp. 168 - 177
Main Authors 钟锴, 肖张波, 朱伟林, 黄鑫, 边利豪, 吴琼玲, 冯凯龙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湛江 524005 01.02.2025
中海石油深海开发公司,深圳 518000%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同济大学海洋资源研究中心,上海 20009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同济大学海洋资源研究中心,上海 20009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0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6-1492
DOI10.16562/j.cnki.0256-1492.202404020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736; 陆丰凹陷西北洼是发育在珠一坳陷惠陆低凸起上的古近系残留型洼陷,总体表现为古近系"北断南削"型箕状半地堑和新近系坳陷型洼陷的双层结构特征,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基于对研究区高精度三维地震的精细解释、平衡剖面恢复、洼陷结构和构造演化分析,揭示了研究区西段、中段和东段在原型盆地及其动力学机制、洼陷结构和构造演化、岩浆底侵期次及强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分段差异性,并表现出由东向西的迁移性演化特征.由东到西,洼陷变形机制由脆-韧性变形转变为脆性变形,洼陷伸展量、伸展率逐渐变大;岩浆底侵作用总体上东强西弱,强烈底侵期东早西晚;控洼断裂的滑脱作用东强西弱,滑脱时期东早西晚;早断陷期文下段沉积厚度总体上东厚西薄,晚断陷期恩下段西厚东薄;古近系地层翘倾、剥蚀作用总体上东强西弱,时间上东早西晚.结合研究区地温梯度及岩浆底侵作用的横向差异,提出了热机制是西北洼成盆机制及分段差异演化的主控因素,并导致了西北洼从东到西、由早到晚的迁移性演化特征.西北洼迁移性演化特征的新认识将对其石油地质条件分段差异性的深入研究及推动勘探进程提供科学指导.
ISSN:0256-1492
DOI:10.16562/j.cnki.0256-1492.20240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