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太平洋劳盆地东北部火山岛弧热液区羽流中Zn形态分布特征
P736; 海底热液流体富含多种金属元素,可能是海洋中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对西南太平洋劳盆地东北部火山岛弧两种不同类型热液系统(水岩反应形成的高温热液系统和受岩浆挥发份影响的低温热液系统)羽流中Zn元素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包括颗粒态(pZn)、溶解态(dZn)和胶体态Zn(cZn).结果表明由于水岩反应形成的高温热液流体中H2S浓度较高,导致热液羽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pZn,其最高浓度可达 16.9 nM,受岩浆挥发份影响的低温热液流体中H2S浓度较低,羽流中pZn浓度亦相对较低,但仍然高于背景海水,即使在扩散至距West Mata海山喷口 5 千米以外的羽流中,pZn浓度仍然可达3.1 nM...
Saved in:
Published in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 45; no. 1; pp. 122 - 135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01.02.2025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256-1492 |
DOI | 10.16562/j.cnki.0256-1492.2024062001 |
Cover
Summary: | P736; 海底热液流体富含多种金属元素,可能是海洋中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对西南太平洋劳盆地东北部火山岛弧两种不同类型热液系统(水岩反应形成的高温热液系统和受岩浆挥发份影响的低温热液系统)羽流中Zn元素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包括颗粒态(pZn)、溶解态(dZn)和胶体态Zn(cZn).结果表明由于水岩反应形成的高温热液流体中H2S浓度较高,导致热液羽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pZn,其最高浓度可达 16.9 nM,受岩浆挥发份影响的低温热液流体中H2S浓度较低,羽流中pZn浓度亦相对较低,但仍然高于背景海水,即使在扩散至距West Mata海山喷口 5 千米以外的羽流中,pZn浓度仍然可达3.1 nM,表明热液喷发的pZn并没有快速沉淀,而是可以随羽流在海洋中扩散,海底热液系统可能是海洋中pZn的重要来源.羽流中dZn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的热液区羽流中dZn浓度并无显著差别,且由于热液的输入导致部分羽流样品中dZn浓度高于背景海水,同时由于颗粒态铁的吸附作用,亦导致部分羽流样品中dZn浓度低于背景海水,因此热液羽流可能是海洋中dZn的源或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喷发可能是羽流中cZn的重要来源. |
---|---|
ISSN: | 0256-1492 |
DOI: | 10.16562/j.cnki.0256-1492.202406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