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化Sentinel-1数据在城市沉降监测中的对比研究

P237; 目的 针对地面沉降监测仅考虑VV极化Sentinel-1数据而忽略VH极化数据的问题,方法 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处理延安新区2018年8月—2021年5月的84景双极化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沉降信息,对比两种极化的沉降监测结果,探讨VH极化在不同实验方法中的意义,并提出一种双极化时序InSAR融合监测新方法.结果 结果表明,新区大部分区域为较稳定区域,形变速率为-8~8 mm/a,此外,还探测到3个较大的沉降区,分别位于桥儿沟流域、高家沟流域和新区东北部填方区域;Sentinel-1不同极化数据的监测结果相关性较高,形变趋势一致;VV极化数据整...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3; no. 4; pp. 77 - 86
Main Authors 孟冉, 蒋亚楠, 廖露, 许强, 李为乐, 罗袆沅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01.07.2024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3-9787
DOI10.16186/j.cnki.1673-9787.202204004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237; 目的 针对地面沉降监测仅考虑VV极化Sentinel-1数据而忽略VH极化数据的问题,方法 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处理延安新区2018年8月—2021年5月的84景双极化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沉降信息,对比两种极化的沉降监测结果,探讨VH极化在不同实验方法中的意义,并提出一种双极化时序InSAR融合监测新方法.结果 结果表明,新区大部分区域为较稳定区域,形变速率为-8~8 mm/a,此外,还探测到3个较大的沉降区,分别位于桥儿沟流域、高家沟流域和新区东北部填方区域;Sentinel-1不同极化数据的监测结果相关性较高,形变趋势一致;VV极化数据整体优于VH极化,但部分区域VH极化数据得到的地表形变信息更详细;VV-VH极化PS-InSAR形变监测中,VH极化数据能够有效补充VV极化数据监测结果的不足,使结果更加密集,因此,与单一极化监测结果相比,VV-VH极化PS-InSAR形变监测更加详细地反演了地表变形情况;VV-VH极化SBAS-InSAR形变速率结果比单一极化数据相干性和稳定性更高.结论 基于双极化Sentinel-1数据的时序InSAR融合监测技术可以获得比单一极化数据更好的城市地表形变监测结果.
ISSN:1673-9787
DOI:10.16186/j.cnki.1673-9787.202204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