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研究

X171.1; 目的 为探究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重大工程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GCC)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模型构建研究区EGCC评价模型,揭示延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时空模式及流转态势,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探讨人类活动与EGCC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果表明:延河流域1990-2018年EGCC整体状况明显改善,平均值从-0.299上升至-0.197;EGCC分布多年来呈"中部最高,东南次之,西北最低"格局;人类活动强度从1990年成片分布逐...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3; no. 5; pp. 87 - 95
Main Authors 钟佳悦, 郝利娜, 张明颖, 严丽华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01.09.2024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3-9787
DOI10.16186/j.cnki.1673-9787.202304003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X171.1; 目的 为探究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重大工程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GCC)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模型构建研究区EGCC评价模型,揭示延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时空模式及流转态势,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探讨人类活动与EGCC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果表明:延河流域1990-2018年EGCC整体状况明显改善,平均值从-0.299上升至-0.197;EGCC分布多年来呈"中部最高,东南次之,西北最低"格局;人类活动强度从1990年成片分布逐渐发展到2018年"单核辐射"分布,高强度区主要分布在延河流域中部;人类活动强度与EGCC相关度较高,一定范围内呈正向促进关系;受平山造城工程活动影响,2010-2018年高水平和较高水平承载力面积分别增加了1.610,3.164 km2;EGCC变化趋势因治沟造地工程所处乡、镇地理位置和发展侧重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 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工程对EGCC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ISSN:1673-9787
DOI:10.16186/j.cnki.1673-9787.2023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