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多回击触发闪电全过程的连续干涉仪观测
基于自主研发的闪电连续干涉仪,对2019 年6 月11 日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广州从化人工引雷试验场成功触发的一次多回击闪电放电全过程进行观测,结合通道底部电流数据和电场变化数据,共同揭示触发闪电全放电过程:连续干涉仪能够定位到最小为 8 A 的不连续的先驱电流脉冲辐射信号,初始先驱电流脉冲(IPCP)的平均转移电荷量约为先驱电流脉冲(PCP)的2 倍;上行正先导连续发展后为初始连续电流(ICC)过程,最初正流光通道以105 m·s-1量级的速度继续发展延伸,之后出现反冲先导放电;在ICC 阶段出现的经典 M分量,可由向前的106 m·s-1量级速度的正流光(先导)产生,也可由已有...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应用气象学报 Vol. 31; no. 2; pp. 197 - 212 |
|---|---|
| Main Authors |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上海,200438
01.03.2020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1-7313 |
| DOI | 10.11898/1001-7313.20200207 |
Cover
| Summary: | 基于自主研发的闪电连续干涉仪,对2019 年6 月11 日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广州从化人工引雷试验场成功触发的一次多回击闪电放电全过程进行观测,结合通道底部电流数据和电场变化数据,共同揭示触发闪电全放电过程:连续干涉仪能够定位到最小为 8 A 的不连续的先驱电流脉冲辐射信号,初始先驱电流脉冲(IPCP)的平均转移电荷量约为先驱电流脉冲(PCP)的2 倍;上行正先导连续发展后为初始连续电流(ICC)过程,最初正流光通道以105 m·s-1量级的速度继续发展延伸,之后出现反冲先导放电;在ICC 阶段出现的经典 M分量,可由向前的106 m·s-1量级速度的正流光(先导)产生,也可由已有通道头部产生的反冲先导产生,且整个 M分量过程中,多个反冲先导维持了放电过程的持续;之后的回击间过程以反冲先导为主要放电形式,回击电流脉冲之前存在多次反冲先导过程,但多数未发展到接地通道,只处于企图先导阶段,直至成功的先导回击产生;而前两次回击具有超短的时间间隔,约为4.5 ms,这是由于两次回击前的先导来源于云内不同分支的反冲先导过程. |
|---|---|
| ISSN: | 1001-7313 |
| DOI: | 10.11898/1001-7313.2020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