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春季典型冰雹天气的云微物理特征

冰雹形成的天气和云微物理机制是人工防雹的基础.采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023年3月28日云南南部红河州典型冰雹过程的天气和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与青藏高原南支西风槽波动和南亚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输送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地面降雹以小于10 mm的小冰雹粒子为主,最大冰雹尺度达到20 mm;冰雹云微物理结构显示为暖底云,暖雨过程活跃;双偏振雷达差分反射率、差分相移率和相关系数显示,冰雹初始形成区存在接近球形的冰雹和过冷雨滴,说明冰雹胚胎的形成与过冷雨滴冻结有关;冰雹在下落过程中雷达回波增强,偏振雷达参数显示冰雹的水平取向显著增加,形状由球状向盘状转变,冰雹在下落过程...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应用气象学报 Vol. 35; no. 2; pp. 182 - 195
Main Authors 郑皎, 郭欣, 付丹红, 李英发, 郭学良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云南省红河州气象局,蒙自 661199%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北京 10008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01.03.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7313
DOI10.11898/1001-7313.20240205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冰雹形成的天气和云微物理机制是人工防雹的基础.采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023年3月28日云南南部红河州典型冰雹过程的天气和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与青藏高原南支西风槽波动和南亚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输送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地面降雹以小于10 mm的小冰雹粒子为主,最大冰雹尺度达到20 mm;冰雹云微物理结构显示为暖底云,暖雨过程活跃;双偏振雷达差分反射率、差分相移率和相关系数显示,冰雹初始形成区存在接近球形的冰雹和过冷雨滴,说明冰雹胚胎的形成与过冷雨滴冻结有关;冰雹在下落过程中雷达回波增强,偏振雷达参数显示冰雹的水平取向显著增加,形状由球状向盘状转变,冰雹在下落过程得到进一步增长,形状也发生变化.这些观测宏微观特征与数值模拟的冰雹形成机制有较好的一致性.
ISSN:1001-7313
DOI:10.11898/1001-7313.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