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高原一次混合型强对流天气的观测特征

利用中国气象局地面自动气象站、探空、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2016年9月8日川藏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多站出现8级雷暴大风、10 mm以上小时强降水且伴有最大直径为18 mm的冰雹,是川藏高原一次混合型强对流过程.对流系统发生在500 hPa弱冷平流和低层切变线影响下,中低层深厚湿层、环境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为超级单体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条件.初始北侧多单体和南侧弱对流在地面辐合线上生成,向东南移入适宜环境后,北侧多单体发展成线状对流系统,与南侧单体合并且促使其迅速发展成超级单体.成熟超级单体低层具有清晰的前侧入流缺口、钩状回波...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应用气象学报 Vol. 32; no. 5; pp. 567 - 579
Main Authors 王黉, 李英, 文永仁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局,宁波351000%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01.09.202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7313
DOI10.11898/1001-7313.20210505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利用中国气象局地面自动气象站、探空、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2016年9月8日川藏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多站出现8级雷暴大风、10 mm以上小时强降水且伴有最大直径为18 mm的冰雹,是川藏高原一次混合型强对流过程.对流系统发生在500 hPa弱冷平流和低层切变线影响下,中低层深厚湿层、环境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为超级单体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条件.初始北侧多单体和南侧弱对流在地面辐合线上生成,向东南移入适宜环境后,北侧多单体发展成线状对流系统,与南侧单体合并且促使其迅速发展成超级单体.成熟超级单体低层具有清晰的前侧入流缺口、钩状回波和中气旋特征.强回波区随高度前倾,呈显著的上冲云顶突起、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风暴内中层径向辐合、上升气流减弱和反射率因子核心快速下降预示下击暴流的产生.中层干空气的夹卷和水凝物快速下落的拖曳作用加强下沉气流,结合峡谷地形的狭管效应,引起地面大风.
ISSN:1001-7313
DOI:10.11898/1001-7313.202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