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GA数据库建立乳腺癌自噬相关基因预后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R737.9%R363.2; 目的:基于自噬相关基因构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TCGA数据库中下载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首先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从中选取自噬相关基因,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等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乳外科2022年9月~2022年11月乳腺癌手术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qPCR法检测临床样本中乳腺癌自噬相关基因IL-24和PPP1R15A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RT-qPCR法检测乳腺癌临床样本中ESR1、PGR和ERBB2的表达量,进行IL-24和PPP1R1...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Vol. 39; no. 5; pp. 794 - 801
Main Authors 吴珏堃, 熊志勇, 陈翠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广东 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外科,广东 广州 510663 01.05.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4718
DOI10.3969/j.issn.1000-4718.2023.05.00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737.9%R363.2; 目的:基于自噬相关基因构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TCGA数据库中下载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首先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从中选取自噬相关基因,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等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乳外科2022年9月~2022年11月乳腺癌手术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qPCR法检测临床样本中乳腺癌自噬相关基因IL-24和PPP1R15A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RT-qPCR法检测乳腺癌临床样本中ESR1、PGR和ERBB2的表达量,进行IL-24和PPP1R15A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分析得到的29个基因的表达谱数据,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模型.经过回归分析,得到了预测乳腺癌预后最优的基因及其相关系数,自噬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公式为:-Exp(IL-24)×0.532 8-Exp(PPP1R15A)×0.398 5.根据模型计算每个乳腺癌患者的风险值,根据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为增强模型验证的可靠性,将患者随机分为测试组和验证组分别验证.测试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P<0.01,高风险组的5年生存率为76.3%,低风险组的5年生存率为84.5%;验证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P=0.022,高风险组的5年生存率为77.9%,低风险组的5年生存率为89.3%.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测试组中预后风险模型对乳腺癌患者1、3、5年总生存期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746、0.706和0.615;在验证组中预后风险模型对乳腺癌患者1、3、5年总生存期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594、0.553和0.592.分析了风险因素与临床变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ER组阴性的风险评分高于阳性(t=8.521,P<0.05),PR组阴性的风险评分高于阳性(t=7.714,P<0.05),HER2组0、1+、2+之间风险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是3+的风险评分高于1+(t=3.264,P<0.05)和2+(t=3.772,P<0.05).单因素Cox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评分均是是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在收集的临床样本中,IL-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ISSN:1000-4718
DOI:10.3969/j.issn.1000-4718.2023.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