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菊'回交BC1株系的遗传变异与综合评价
S682.1;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回交创制优质稳产的茶用菊新种质,并对获得的BC1 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评价,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或特定性状突出的优异材料应用于进一步的育种改良.[方法]将'苏菊14 号'('滁菊'杂交1 代)与'滁菊'回交获得BC1 株系群体.对102 个BC1 扩繁株系的12 个相关产量、外观性状以及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黄酮 4 种功能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BC1 群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大多数BC1 群体花朵分布特征和田间适应性表现优异且遗传稳定.着花部位...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Vol. 46; no. 4; pp. 658 - 668 |
|---|---|
| Main Authors | , ,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景观农业重点实验室/华东地区花卉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5
01.07.2023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0-2030 |
| DOI | 10.7685/jnau.202207011 |
Cover
| Summary: | S682.1;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回交创制优质稳产的茶用菊新种质,并对获得的BC1 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评价,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或特定性状突出的优异材料应用于进一步的育种改良.[方法]将'苏菊14 号'('滁菊'杂交1 代)与'滁菊'回交获得BC1 株系群体.对102 个BC1 扩繁株系的12 个相关产量、外观性状以及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黄酮 4 种功能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BC1 群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大多数BC1 群体花朵分布特征和田间适应性表现优异且遗传稳定.着花部位为偏母性遗传,花期茎枝直立程度、田间生长势、花期 3 个性状为偏父性遗传.12 个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权重值以田间适应性、花朵分布特征的权重值最大.利用评价结果结合聚类分析将 102 个回交BC1 株系分为优、良、中、差4 个级别.BC1 群体中4 种功能性成分含量均达到药用菊花规定的株系有8 个,占比为 7.84%,可作为茶、药兼用种质.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 4 个优良株系,其中BC1-97 的功能性成分含量水平优于'滁菊',其余 3 个株系接近'滁菊'的功能性成分含量水平.[结论]本研究通过遗传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功能性成分测定,在对'苏菊 14 号'与'滁菊'回交BC1 群体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共筛选出 4 个优良株系,为'滁菊'的进一步回交改良提供了中间种质和理论依据. |
|---|---|
| ISSN: | 1000-2030 |
| DOI: | 10.7685/jnau.202207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