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春大豆精细化气候区划

以东北春大豆为研究对象,分早熟、中熟和晚熟3类熟型构建东北春大豆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区划指标隶属度函数和作物反应函数两种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结合精细化插值(Anusplin插值)后的东北地区1990-2019年气象数据,从时间、空间(1 km×1 km农田)和熟型开展东北春大豆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 表明:8月平均温度、5-9月累积降水量和7月累积日照时数是影响春大豆相对气象产量的主要气象要素.分熟型的气候区划结果在表达春大豆单产分布和产量稳定性方面优于不分熟型.根据气候适宜度和减产率的定量关系将适宜度评价结果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其中东北地区最适宜春大豆种植的区...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应用气象学报 Vol. 32; no. 4; pp. 408 - 420
Main Authors 李凯伟, 张继权, 魏思成, 刘聪, 王春乙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长春130117%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01.07.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7313
DOI10.11898/1001-7313.2021040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以东北春大豆为研究对象,分早熟、中熟和晚熟3类熟型构建东北春大豆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区划指标隶属度函数和作物反应函数两种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结合精细化插值(Anusplin插值)后的东北地区1990-2019年气象数据,从时间、空间(1 km×1 km农田)和熟型开展东北春大豆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 表明:8月平均温度、5-9月累积降水量和7月累积日照时数是影响春大豆相对气象产量的主要气象要素.分熟型的气候区划结果在表达春大豆单产分布和产量稳定性方面优于不分熟型.根据气候适宜度和减产率的定量关系将适宜度评价结果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其中东北地区最适宜春大豆种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的北部和三江平原中南部.随着气候变暖,适宜春大豆种植区域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大.
ISSN:1001-7313
DOI:10.11898/1001-7313.202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