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稻早期幼苗陆生适应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S511%S502; [目的]鉴定陆稻种质资源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筛选出具备低水分胁迫萌发、深土出苗能力的优势种质资源,为培育具有优良陆生适应性的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在 150 g/L乙二醇(PEG6000)模拟低水分胁迫及 8cm深土壤播种条件下,评价'黄华占''龙粳 39''京越 1 号'等 24 份水稻和'陆引46''IRAT318''IRAT11'等 24 份陆稻改良品种的陆生适应性指标,同时对 246 份地方陆稻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通过主成...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 44; no. 6; pp. 915 - 924
Main Authors 张德宇, CHALI Biru Alemu, PHYU Phyu Thin, 路承凯, 陆炳悦, 陆定科, 王效宁, 万金鹏, 徐鹏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1408%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3%广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广南 6633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省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216 202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411X
DOI10.7671/j.issn.1001-411X.202308020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511%S502; [目的]鉴定陆稻种质资源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筛选出具备低水分胁迫萌发、深土出苗能力的优势种质资源,为培育具有优良陆生适应性的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在 150 g/L乙二醇(PEG6000)模拟低水分胁迫及 8cm深土壤播种条件下,评价'黄华占''龙粳 39''京越 1 号'等 24 份水稻和'陆引46''IRAT318''IRAT11'等 24 份陆稻改良品种的陆生适应性指标,同时对 246 份地方陆稻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陆生适应性综合评价值对参试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结果]在低水分胁迫条件下,典型水、陆稻品种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根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作为陆稻早期幼苗陆生适应性的鉴定指标.在深土播种条件下,根长、芽长、中胚轴长和胚芽鞘长对幼苗出土起着主效作用.根据它们陆生适应性的差异,可将 294 份供试材料的陆生适应性划分为极强型(Ⅰ类)、强型(Ⅱ类)、中间型(Ⅲ类)、弱型(Ⅳ类)和极弱型(Ⅴ类)5 类,最终筛选出 7 份陆生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陆稻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鉴定指标,并对云南地方陆稻进行综合评价,可为旱直播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
ISSN:1001-411X
DOI:10.7671/j.issn.1001-411X.20230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