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及其对置管静脉血流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后2周内导管相关性血栓(PICC-related thrombosis,PICCRT)形成情况及其对置管静脉血流状态的动态影响,为实施血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7月,前瞻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PICC置管的实体肿瘤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置管后2周内PICCRT形成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ICCRT以及有无血栓相关症状和体征,分为无血栓组、非症状性血栓组和症状性血栓组.比较每个时点PICCRT患者检出情况,及其置管前1天和置...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Vol. 54; no. 3; pp. 648 - 652
Main Authors 许辉琼, 苏效添, 敬文莉, 陈虹秀, 李俊英, 谢红梅, 张晓霞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肿瘤中心 腹部肿瘤病房/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乳腺疾病中心 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超声医学科 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肿瘤中心 胸部肿瘤病房 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乳腺疾病中心 成都 610041 01.05.202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护理创新研究中心 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成都 61004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2-173X
DOI10.12182/2023056070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后2周内导管相关性血栓(PICC-related thrombosis,PICCRT)形成情况及其对置管静脉血流状态的动态影响,为实施血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7月,前瞻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PICC置管的实体肿瘤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置管后2周内PICCRT形成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ICCRT以及有无血栓相关症状和体征,分为无血栓组、非症状性血栓组和症状性血栓组.比较每个时点PICCRT患者检出情况,及其置管前1天和置管后2周内置管静脉的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结果 有173例患者完成试验,126例(72.8%)形成了PICCRT,且均发生在置管后1周内.其中非症状性血栓95例,症状性血栓31例.PICC置管前后,非症状性血栓组和症状性血栓组的血管直径均小于无血栓组,血流速度慢于无血栓组,且差异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置管时选择血管直径大、血流速度快的静脉穿刺置管,可能有助于降低PICCRT;置管后1周是预防PICCRT的重点干预时间.
ISSN:1672-173X
DOI:10.12182/202305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