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的增龄性变化研究

R493; 目的:观察人体在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间与运动时间的增龄趋势与年龄敏感性变化区. 方法:使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对20-79岁的健康成年受试者97例进行姿势调控时间测试,包括在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支撑面前倾、后倾、左倾和右倾失稳应激时的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测试,并记录所有测试的各姿势调控时间指标.按照10岁为一年龄分段将受试者依次分为6个年龄组,其中组1(20-29岁)为16例、组2(30-39岁)为10例、组3(40-49岁)为17例、组4(50-59岁)为18例、组5(60-69岁)为31例、组6(70-79岁)为5例,观察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的...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Vol. 39; no. 5; pp. 675 - 686
Main Authors 王雨生, 贾子善, 张攻孜, 左秀芹, 高岩, 吴瑞宁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市,100853 01.05.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1242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24.05.010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493; 目的:观察人体在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间与运动时间的增龄趋势与年龄敏感性变化区. 方法:使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对20-79岁的健康成年受试者97例进行姿势调控时间测试,包括在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支撑面前倾、后倾、左倾和右倾失稳应激时的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测试,并记录所有测试的各姿势调控时间指标.按照10岁为一年龄分段将受试者依次分为6个年龄组,其中组1(20-29岁)为16例、组2(30-39岁)为10例、组3(40-49岁)为17例、组4(50-59岁)为18例、组5(60-69岁)为31例、组6(70-79岁)为5例,观察姿势调控反应时与运动时的增龄变化,并分析其年龄敏感变化区. 结果: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随年龄增长呈现延长趋势.静态平衡状态下,组6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5长,与组1-4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5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4长,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4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3长,支撑面右倾时的反应时与组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3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2长,支撑面左倾时的运动时与组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2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与组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平衡状态下,组6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5长,与组1-4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5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4长,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4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3长,支撑面左倾时的反应时与组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支撑面后倾和左倾的运动时与组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3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均较组1-2长,各运动时与组1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反应时与组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2的各反应时和运动时与组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人体在失稳后的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静态平衡恢复
ISSN:1001-1242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24.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