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序InSAR的吉林省煤炭采空区地表形变监测及时空演化态势分析

P642.26; 吉林省煤炭开采遗留的大量采空区造成严重的地表沉降,给采空区土地规划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严重隐患.为填补吉林省煤炭采空区地表形变研究的空白,利用SBAS-InSAR技术对 2017-2021 年(Sentinel-1B降轨数据,957 景)的地表形变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精度评估和现场实地调查验证 InSAR 技术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以分析探讨吉林省煤炭采空区地表形变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营城、羊草沟和双阳等 11 个采空区发生了显著的地表沉降,梅河口、万宝和珲春富强采空区因沉陷治理造成地表堆填型抬升;(2)2017-2021 年,吉林省煤炭采空区总沉降面积为 7...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Vol. 52; no. 1; pp. 202 - 213
Main Authors 张熠斌, 宋金红, 徐誉维, 徐思瑜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吉林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202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3665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31105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642.26; 吉林省煤炭开采遗留的大量采空区造成严重的地表沉降,给采空区土地规划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严重隐患.为填补吉林省煤炭采空区地表形变研究的空白,利用SBAS-InSAR技术对 2017-2021 年(Sentinel-1B降轨数据,957 景)的地表形变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精度评估和现场实地调查验证 InSAR 技术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以分析探讨吉林省煤炭采空区地表形变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营城、羊草沟和双阳等 11 个采空区发生了显著的地表沉降,梅河口、万宝和珲春富强采空区因沉陷治理造成地表堆填型抬升;(2)2017-2021 年,吉林省煤炭采空区总沉降面积为 71.47 km2,最大沉降速率为 243.16 mm/a,最大累计沉降量为 1 104.3 mm;(3)监测期间,吉林省煤炭采空区整体地表沉降较为缓慢,但羊草沟、浑江区和江源区等 9 个存在重度沉降以上的采空区,在中心区域发生了严重沉降,其中羊草沟采空区沉降最为严重;(4)吉林省煤炭采空区地表沉降主要由大规模开采地下煤炭资源引起,浅部采空区"活化"是重要因素,软弱岩类的地层岩性和工程地质特性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未来沉降可能继续加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有效实施是发生堆填型抬升的直接原因.
ISSN:1000-3665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31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