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的省级差序分区及补偿标准
F301.21; 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概念的引入为中国耕地保护提供了全新视角,然而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制度架构与方法.科学划定补偿分区、量化补偿标准是这一制度设计的关键.该研究以省域为研究单元,辨析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空间转移与生态公平的理论关系,依据耕地生态承载力盈亏和耕地保有量目标是否完成构建"四象限"差序分区,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补偿标准,并进一步优化支付/获偿总额.结果表明:1)2019年中国耕地生态承载力呈"北盈南亏"、耕地保有量呈"西盈东亏"的空间分异;2)补偿差序分区呈东北—西南方向"条带状穿插"的空间形态:...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农业工程学报 Vol. 38; no. 6; pp. 254 - 263 |
|---|---|
| Main Authors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凌 712100%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000%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15.03.202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2-6819 |
|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06.029 |
Cover
| Summary: | F301.21; 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概念的引入为中国耕地保护提供了全新视角,然而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制度架构与方法.科学划定补偿分区、量化补偿标准是这一制度设计的关键.该研究以省域为研究单元,辨析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空间转移与生态公平的理论关系,依据耕地生态承载力盈亏和耕地保有量目标是否完成构建"四象限"差序分区,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补偿标准,并进一步优化支付/获偿总额.结果表明:1)2019年中国耕地生态承载力呈"北盈南亏"、耕地保有量呈"西盈东亏"的空间分异;2)补偿差序分区呈东北—西南方向"条带状穿插"的空间形态:全额获偿区以耕地大省为主(8个省级行政区),减额获偿区主要位于中部平原和丘陵区(6个省级行政区);全额支付区大多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5个省级行政区),减额支付区集中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12个省级行政区);3)从全额支付区到全额获偿区,补偿标准均值呈"阶梯式"递减,中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为6.13万元/hm2;4)经计算,黑龙江省获偿最多为1683亿元,浙江省支付最多为2151亿元.引入洛伦兹曲线验证,得到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使省域间财政收入差距缩小了0.06.因此,该研究提出了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差序分区和标准量化方法,为提高耕地保护主体动力、建立国家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供了科学参考. |
|---|---|
| ISSN: | 1002-6819 |
|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06.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