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TE344; 围绕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难题,阐述缝洞型油藏储集体描述、物理模拟方法、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方法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并展望未来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与发展方向.缝洞储集体精细描述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基础,也是实现相似性物理模拟的依据;缝洞型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和连通屏蔽区,目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主要为注气顶替高部位原油,措施较为单一;未来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的发展在于储集体勘探与三维模拟相结合的精细地质描述和实现缝洞型油藏均衡驱替两个方面,等密度流体和流道调整技术是两个潜力研究方向....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2; no. 6; pp. 67 - 78
Main Authors 戴彩丽, 方吉超, 焦保雷, 何龙, 何晓庆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20.12.20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3-5005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18.06.00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E344; 围绕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难题,阐述缝洞型油藏储集体描述、物理模拟方法、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方法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并展望未来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与发展方向.缝洞储集体精细描述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基础,也是实现相似性物理模拟的依据;缝洞型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和连通屏蔽区,目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主要为注气顶替高部位原油,措施较为单一;未来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的发展在于储集体勘探与三维模拟相结合的精细地质描述和实现缝洞型油藏均衡驱替两个方面,等密度流体和流道调整技术是两个潜力研究方向.
ISSN:1673-5005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18.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