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中单体有机质孔隙演化的原位热模拟实验
TE135; 有机质孔隙是我国南方页岩气重要的储集空间,而有机质类型与有机质孔隙发育息息相关.为实现单体有机质孔隙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揭示下古生界页岩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的孔隙演化过程,以低成熟度的美国俄亥俄上奥陶统页岩以及欧洲波罗的海东部下志留统页岩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飞秒激光、冷热台、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实现页岩中单体有机质孔隙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进而辨别不同类型有机质的孔隙发育过程和演化规律.对低成熟度的"倾气"型笔石以及"倾油"型层状藻类体孔隙热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笔石的体积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的起始温度要高于层状藻类体,生烃演...
Saved in:
Published in | 石油实验地质 Vol. 45; no. 5; pp. 1016 - 1025 |
---|---|
Main Authors |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中国石化 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6
01.09.2023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126%湖南科技大学 页岩气资源利用与开发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湘潭 411201%长安大学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4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6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1-6112 |
DOI | 10.11781/sysydz2023051016 |
Cover
Summary: | TE135; 有机质孔隙是我国南方页岩气重要的储集空间,而有机质类型与有机质孔隙发育息息相关.为实现单体有机质孔隙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揭示下古生界页岩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的孔隙演化过程,以低成熟度的美国俄亥俄上奥陶统页岩以及欧洲波罗的海东部下志留统页岩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飞秒激光、冷热台、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实现页岩中单体有机质孔隙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进而辨别不同类型有机质的孔隙发育过程和演化规律.对低成熟度的"倾气"型笔石以及"倾油"型层状藻类体孔隙热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笔石的体积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的起始温度要高于层状藻类体,生烃演化要晚于层状藻类体;(2)笔石和层状藻类体在热演化过程中均形成了明显的收缩缝,但就形成收缩缝的规模而言,笔石明显较小,生烃转化率要低于层状藻类体;(3)笔石与层状藻类体内部孔隙的演化存在明显的差异,笔石原有的生物组织孔在高温阶段发生了明显的扩容并且有新的内部孔隙生成,而层状藻类体在整个热演化过程中并未形成内部孔隙,证实了"生气窗"是有机质孔隙大量发育的主要阶段.有机质组成以及结构的不同可能是造成上述两种有机质孔隙演化过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
---|---|
ISSN: | 1001-6112 |
DOI: | 10.11781/sysydz202305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