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绿肥还田对盐碱地棉田土壤碳氮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S142; 为探讨绿肥还田对盐碱地棉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于2018-2019年选取黑麦草'冬牧70,和大麦'驻大麦4号,2种耐低温耐盐碱的禾本科绿肥进行原位还田试验,设置冬闲农田-棉花(T1)、黑麦草-棉花(T2)和大麦-棉花(T3)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和绿肥还田后不同时期(15d、50 d、110 d和180 d)棉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的含量,并计算土壤微生物熵(SMQ)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值.结果表明,T2和T3均能显著增加SOC、TN含量,并在180 d时达最大...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Vol. 31; no. 3; pp. 396 - 404
Main Authors 王敬宽, 高枫舒, 张楷悦, 李帅, 柳新伟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青岛 266109 01.03.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6-6237
DOI10.12357/cjea.2022022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142; 为探讨绿肥还田对盐碱地棉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于2018-2019年选取黑麦草'冬牧70,和大麦'驻大麦4号,2种耐低温耐盐碱的禾本科绿肥进行原位还田试验,设置冬闲农田-棉花(T1)、黑麦草-棉花(T2)和大麦-棉花(T3)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和绿肥还田后不同时期(15d、50 d、110 d和180 d)棉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的含量,并计算土壤微生物熵(SMQ)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值.结果表明,T2和T3均能显著增加SOC、TN含量,并在180 d时达最大值 9.50 g·kg-1、798.84 mg·kg-1 和 9.91g·kg-1、759.34 mg·kg-1,分别显著高于 T1 处理.T2 和 T3 的 SMBC、SMBN含量在整个还田期的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前期稳定增长且显著高于T1,后期有所降低且在110 d时略低于T1的变化动态;并且均在50 d时达最大值,此时较T1分别高出81.46%、47.76%和77.33%、43.13%;同时还田后T2处理不同时期的SMBC和SMBN含量均高于T3.SMQ不同处理的变化趋势与SMBC 一致,2种绿肥处理除110 d外均高于T1处理,T2在15 d时达到最大值2.82%,而T3在50 d时达到最大值2.98%.各处理SMBC/SMBN值均在4~7之间变化,由此可判断绿肥还田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以细菌为主;同T1相比,除110 d外T2和T3均表现出较高的SMBC/SMBN值.综上所述,在盐碱地冬闲农田种植绿肥并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棉田土壤碳氮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提高土壤微生物固碳效应,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养分.研究结果对盐碱地冬闲田的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ISSN:2096-6237
DOI:10.12357/cjea.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