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影响

F301; 厘清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199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中国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显著;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存在非线性影响,当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小于 0.351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增长;超过这一门槛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产生显著的增长效应;3)农村劳动力转...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农业工程学报 Vol. 40; no. 20; pp. 241 - 249
Main Authors 陈梦涵, 吕晓, SERGEY Yu.Solodovnikov, TATSIANA V.Serhiyevich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沈阳 110169%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明斯克 220030 01.10.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40315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F301; 厘清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199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中国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显著;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存在非线性影响,当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小于 0.351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增长;超过这一门槛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产生显著的增长效应;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影响存在非均衡效应,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达地区与平原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但对农业欠发达地区与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基于此,应合理引导农村冗余劳动力非农转移,以推动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转型;同时,应注意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提升的自然环境禀赋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因地制宜的探索适宜地区条件的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发展路径.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40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