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序列下煤矸石充填复垦耕地和林地的土壤碳动态特征
TD88%X171; 为明确复垦后土壤质量与土壤碳循环之间的内在机理,揭示时间序列下复垦土壤的碳动态特征规律,研究选取了山东邹城东滩矿区复垦 3、6、9、12 a的耕地土壤和复垦 3、12 a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矿区内部未受塌陷影响的正常耕地和林地作为对照.通过实地采样并检测土壤总碳(TC)、总氮(TN)、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以及土壤理化性质(pH、AN、AP),探究时间序列下复垦重构土壤在耕地和林地 2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动态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后耕地和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复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复垦 3...
Saved in:
Published in | 煤炭科学技术 Vol. 51; no. 5; pp. 260 - 268 |
---|---|
Main Authors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21008
01.05.2023
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研究, 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研究, 江苏 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国矿业大学 低碳能源研究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国矿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253-2336 |
DOI | 10.13199/j.cnki.cst.ST21-024 |
Cover
Summary: | TD88%X171; 为明确复垦后土壤质量与土壤碳循环之间的内在机理,揭示时间序列下复垦土壤的碳动态特征规律,研究选取了山东邹城东滩矿区复垦 3、6、9、12 a的耕地土壤和复垦 3、12 a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矿区内部未受塌陷影响的正常耕地和林地作为对照.通过实地采样并检测土壤总碳(TC)、总氮(TN)、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以及土壤理化性质(pH、AN、AP),探究时间序列下复垦重构土壤在耕地和林地 2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动态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后耕地和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复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复垦 3 a和 12 a的耕地和林地相比,耕地各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相应深度林地土壤;复垦 12 a的耕地土壤 0~20 cm有机碳含量已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复垦 12 a的林地土壤 40~60 cm能达到对照水平.各复垦年限耕地和林地土壤中总碳含量均高于对照,这与复垦土壤中较高比例的土壤无机碳含量有关.复垦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相同复垦年限的耕地和林地土壤相比,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林地,且增速更快;复垦 9 a的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已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复垦 12 a的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达到 362.59 mg/kg已显著高于对照,复垦 12 a的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达到 110.94 mg/kg仍显著低于对照.复垦后耕地土壤微生物熵与其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规律.复垦 6、9和 12 a的耕地土壤微生物熵均显著高于对照;复垦 3 a和 12 a的林地土壤微生物熵均显著低于对照.复垦土壤SOC与MBC、TN、A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生物熵q(MBC)、A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MBC与TN、A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q(MBC)、A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C呈显著负相关(p<0.05).pH与AN、AP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TN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主要结论为伴随着复垦时间的持续,复垦后 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和恢复,而复垦后合理的农业耕作活动更有助于土壤质量的持续改善. |
---|---|
ISSN: | 0253-2336 |
DOI: | 10.13199/j.cnki.cst.ST2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