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南煤层气田煤体结构模式及改造效果分析

P618.11; 煤体结构是影响煤层气井压裂改造效果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煤体结构分布规律,厘清不同煤体结构组合模式对压裂改造的影响程度对于提高压裂工艺的适应性尤为重要.基于延川南煤层气田岩心和测井曲线建立煤体结构识别模板,开展煤体结构模式定量化识别和划分,明确不同模式的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并分析不同模式的压裂改造效果,结果表明:煤体结构可以划分为硬煤和软煤2种类型,纵向上非均质性强,呈现为"两类五型"的组合模式:单层结构(硬煤、软煤)、多层叠加型结构(硬煤-软煤、软煤-硬煤、软煤-硬煤-软煤),不同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和沉积共同控制,平面分布上以单层硬煤为主,单层软煤主要发...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煤炭科学技术 Vol. 49; no. 11; pp. 38 - 46
Main Authors 肖翠, 陈贞龙, 金晓波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1 22.11.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2336
DOI10.13199/j.cnki.cst.2021.11.005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618.11; 煤体结构是影响煤层气井压裂改造效果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煤体结构分布规律,厘清不同煤体结构组合模式对压裂改造的影响程度对于提高压裂工艺的适应性尤为重要.基于延川南煤层气田岩心和测井曲线建立煤体结构识别模板,开展煤体结构模式定量化识别和划分,明确不同模式的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并分析不同模式的压裂改造效果,结果表明:煤体结构可以划分为硬煤和软煤2种类型,纵向上非均质性强,呈现为"两类五型"的组合模式:单层结构(硬煤、软煤)、多层叠加型结构(硬煤-软煤、软煤-硬煤、软煤-硬煤-软煤),不同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和沉积共同控制,平面分布上以单层硬煤为主,单层软煤主要发育在气田东北部以及中部断裂带附近,其他类型在低序级断层附近局部发育;整体上可改造性:单层硬煤>多层软硬煤叠加结构煤>单层软煤,与开发效果的规律具有一致性,其中多层软硬煤叠加结构煤中硬煤厚度占比≥60%,产气效果较好;上述煤体结构模式的差异性导致常规压裂工艺存在局限性,根据不同煤体结构模式的改造效果差异,提出了针对性的压裂优化建议改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气田后期压裂施工中工程甜点段优选以及压裂方案优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ISSN:0253-2336
DOI:10.13199/j.cnki.cst.2021.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