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北向传播特征

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详细地探究 1985-2017 年夏季(5-10 月)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TISO)的北向传播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印度洋 TISO 的北向传播可以分为 3 类:稳定型,对流信号起源于赤道以南,印度洋西部,稳定地向北传播至印度半岛北部;衰减型,前期与稳定型相似,但向北传播至孟加拉湾附近后迅速衰减;增强型,前期在赤道附近信号较弱,大约 10 天后,对流信号从印度半岛南部开始显著增强,并发展至喜马拉雅山脉以南.TISO 北向传播过程中伴随显著的东风切变异常、海表面温度异常和边界层水汽扰动,三者在不同类型的北向传播中起不同的作用.对流事件北侧的海温正异常会促进对...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59; no. 4; pp. 569 - 580
Main Authors 刘亚, 杨海军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上海 200438 20.07.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479-8023
DOI10.13209/j.0479-8023.2023.04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详细地探究 1985-2017 年夏季(5-10 月)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TISO)的北向传播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印度洋 TISO 的北向传播可以分为 3 类:稳定型,对流信号起源于赤道以南,印度洋西部,稳定地向北传播至印度半岛北部;衰减型,前期与稳定型相似,但向北传播至孟加拉湾附近后迅速衰减;增强型,前期在赤道附近信号较弱,大约 10 天后,对流信号从印度半岛南部开始显著增强,并发展至喜马拉雅山脉以南.TISO 北向传播过程中伴随显著的东风切变异常、海表面温度异常和边界层水汽扰动,三者在不同类型的北向传播中起不同的作用.对流事件北侧的海温正异常会促进对流的北向传播,在稳定型和衰减型的赤道传播过程中都起到显著的作用,增强型传播过程中海温正异常在对流南侧更显著,会抑制对流的北向传播.东风垂直切变机制为稳定型和增强型的稳定北向传播提供持续的动力,在事件后期的影响更加显著.边界层水汽扰动的经向不对称性在稳定型事件前后、衰减型事件前期以及增强型事件发生时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诱导对流系统向北移动.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东南亚夏季季节内降水预测的准确性.
ISSN:0479-8023
DOI:10.13209/j.0479-8023.202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