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下行跨煤柱开采巷道的合理布局

TD323; 为了探究遗留区段煤柱对下伏回采巷道布局的影响,以煤峪口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最大主应力集中系数判别底板应力增高区,采用理论解析、编程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开采阶段底板应力增高区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区段煤柱宽度、埋深、煤柱边缘至峰值区的距离及其垂直应力峰值控制着应力增高区的发育,采空区应力恢复特征对应力增高区的影响可以忽略;对比各模拟方案中煤柱-巷道错距与应力增高区对下煤层的影响范围峰值,并结合采空区应力逐渐恢复及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区域化特征,认为煤柱-巷道错距10~15 m为优选区间.选择12 m错距进行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4; no. 1; pp. 100 - 109
Main Authors 王泓博, 张勇, 庞义辉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能源与矿业学院, 北京 100083%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30.01.2023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5-3026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23.01.01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D323; 为了探究遗留区段煤柱对下伏回采巷道布局的影响,以煤峪口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最大主应力集中系数判别底板应力增高区,采用理论解析、编程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开采阶段底板应力增高区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区段煤柱宽度、埋深、煤柱边缘至峰值区的距离及其垂直应力峰值控制着应力增高区的发育,采空区应力恢复特征对应力增高区的影响可以忽略;对比各模拟方案中煤柱-巷道错距与应力增高区对下煤层的影响范围峰值,并结合采空区应力逐渐恢复及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区域化特征,认为煤柱-巷道错距10~15 m为优选区间.选择12 m错距进行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ISSN:1005-3026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23.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