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作半径分析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S17; 该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探讨了基于耕作半径分析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首先对西昌市高山陡坡区、低山缓坡区、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特征进行分析,而后借助GIS欧氏距离分析工具及网络分析模块来分析3个区域适宜的耕作半径,以及西昌市农村居民点向">0.5、>1、>2、>3、>4、>5 hm2"农村居民点聚集后耕作半径的变化,最后提出西昌市不同区域"合村并居"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西昌市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高,微型与小型农村居民点数量占总数量的94.8%.河谷平原区、低山缓坡区、高山陡坡区适宜的耕作半径分别为3000~4000、750~950、550...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农业工程学报 Vol. 34; no. 12; pp. 267 - 273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193%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成都,61007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193
15.06.2018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2-6819 |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18.12.033 |
Cover
Summary: | S17; 该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探讨了基于耕作半径分析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首先对西昌市高山陡坡区、低山缓坡区、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特征进行分析,而后借助GIS欧氏距离分析工具及网络分析模块来分析3个区域适宜的耕作半径,以及西昌市农村居民点向">0.5、>1、>2、>3、>4、>5 hm2"农村居民点聚集后耕作半径的变化,最后提出西昌市不同区域"合村并居"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西昌市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高,微型与小型农村居民点数量占总数量的94.8%.河谷平原区、低山缓坡区、高山陡坡区适宜的耕作半径分别为3000~4000、750~950、550~750 m.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向大于3 hm2农村居民点聚集后,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并满足耕作半径要求;低山缓坡区部分农村居民点可向大于1 hm2,且交通便捷的农村居民点集中,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居民点;高山陡坡区农村居民点就地迁并价值不高,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点以外,其他农村居民点迁并工程应与退耕还林还草、异地扶贫搬迁、山地保护与修复等工程协同推进,逐渐向低山缓坡区与河谷平原区迁移.该方法可用于计算不同区域适宜的耕作半径,及不同合村并居情景对耕作半径的影响,从而提高合村并居规划的合理性. |
---|---|
ISSN: | 1002-6819 |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18.12.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