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组学解析草鱼肉在低温冷藏中的脂质变化

TS254.1; 为探明草鱼肉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脂质劣变生物标记物,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的脂质组学技术研究草鱼肉4℃下冷藏不同时间(3、6和9d)的脂质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其冷藏过程中的差异脂质,并结合KEGG数据库富集差异脂质分子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草鱼肉冷藏过程中pH逐渐下降,而硫代巴比妥酸值、游离脂肪酸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总氮逐渐上升,冷藏第9 d时分别达到0.82 μg/kg、168.22 μg/10 g和23.63 mg/100 g.冷藏草鱼肉中共鉴定出1265种脂质分子,分属5个大类和35个亚类,甘油磷脂(GP)和甘油酯(GL)是草鱼肉脂质的...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食品工业科技 Vol. 45; no. 20; pp. 23 - 33
Main Authors 彭斌, 徐林菊, 余诚玮, 胡明明, 钟比真, 李金林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江西南昌 330022%江西师范大学健康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江西南昌 330022 01.10.2024
江西师范大学健康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030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403004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S254.1; 为探明草鱼肉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脂质劣变生物标记物,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的脂质组学技术研究草鱼肉4℃下冷藏不同时间(3、6和9d)的脂质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其冷藏过程中的差异脂质,并结合KEGG数据库富集差异脂质分子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草鱼肉冷藏过程中pH逐渐下降,而硫代巴比妥酸值、游离脂肪酸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总氮逐渐上升,冷藏第9 d时分别达到0.82 μg/kg、168.22 μg/10 g和23.63 mg/100 g.冷藏草鱼肉中共鉴定出1265种脂质分子,分属5个大类和35个亚类,甘油磷脂(GP)和甘油酯(GL)是草鱼肉脂质的主要组分.冷藏3d、6d的草鱼肉与新鲜草鱼肉脂质轮廓无明显差异,冷藏9 d草鱼肉脂质组成出现明显变化.脂肪酰(FA)及鞘脂类(SP)是冷藏前期(3~6 d)主要差异脂质,GP是冷藏后期(6~9d)明显变化的脂类.多元统计学差异分析筛选得到20种差异脂质分子,主要为GP和GL,其中磷脂酰乙醇胺(PE)(16∶1e/22∶6)呈极显著变化(P<0.01),甘油三酯(TG)(4∶0/18∶0/22∶5)、磷脂酰胆碱(PC)(18∶1/20∶3)和TG(18∶0/16∶0/20∶4)呈显著变化(P<0.05),可作为冷藏草鱼肉脂质劣变生物标记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鞘脂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参与了整个冷藏期间的脂质代谢,是影响冷藏草鱼肉劣变脂质谱的重要代谢途径.本文阐述了草鱼肉冷藏劣变过程中脂质谱差异和脂质劣变分子标记物及其涉及的代谢通路,为冷藏草鱼脂质劣变的机制探索及预测脂质劣变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ISSN:1002-030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403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