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郊区不同类型乡村空间形态特征与居民感知差异

S2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乡村成为资本青睐和占用的空间,并不断外化于村落空间形态等物质空间中.而乡村形态分化与居民感知差异微观透视了城乡关系的变化与村民生活方式的重塑,是村落规划、土地整治、农村居民点重构等的前提与基础.该研究基于空间句法模型,选取北京市半截河村和莲花池村为案例,探讨大都市郊区不同类型乡村空间形态与居民空间感知差异,识别乡村空间形态与感知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乡村空间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传统农业型乡村发展具有内聚性,村落空间形态同构性明显;休闲旅游型乡村发展外向性特征明显,村落空间形态与格局不断分化与重塑.2)不同类型使用者乡村空间感知分化显著,传统农业型乡村...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农业工程学报 Vol. 39; no. 20; pp. 211 - 220
Main Authors 张娟, 燕静, 孙瑞瑞, 王茂军, 蔡蓓蕾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河南理工大学工商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焦作,454000%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三门峡,472000%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 01.10.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121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2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乡村成为资本青睐和占用的空间,并不断外化于村落空间形态等物质空间中.而乡村形态分化与居民感知差异微观透视了城乡关系的变化与村民生活方式的重塑,是村落规划、土地整治、农村居民点重构等的前提与基础.该研究基于空间句法模型,选取北京市半截河村和莲花池村为案例,探讨大都市郊区不同类型乡村空间形态与居民空间感知差异,识别乡村空间形态与感知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乡村空间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传统农业型乡村发展具有内聚性,村落空间形态同构性明显;休闲旅游型乡村发展外向性特征明显,村落空间形态与格局不断分化与重塑.2)不同类型使用者乡村空间感知分化显著,传统农业型乡村村民感知延续传统,生活空间感知频率远高于生产空间;休闲旅游型乡村村民对生产空间感知程度显著高于生活空间,外来群体意象图简单,空间元素多处出现断点.3)乡村空间形态和感知差异是多重因素相互制约的结果.最后,针对不同类型乡村空间形态差异及村民感知偏差,从完善内外交通网络、合理规划村落空间、维护乡村地方性以及分类引导资本投资四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大都市郊区农村居民点重构与村庄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借鉴.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