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及巷道布置研究

TD322; 为探究上煤层遗留煤柱对底板的应力影响及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以唐山沟煤矿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并综合多种影响因素构建了上煤层遗留煤柱与铰接岩块的协同承载结构模型和底板应力传递计算模型,对上煤层遗留煤柱下底板应力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煤层遗留煤柱对底板的应力影响以垂直应力为主,影响程度随底板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遗留煤柱下底板应力增高区呈椭球形,对底板应力增高区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得到了不同因素对应力增高区范围影响的量化关系,其中煤柱峰值应力对底板应力增高区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根据底板应力分布特征并结合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结果,确定唐山沟煤矿 8煤遗留煤柱与...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煤炭科学技术 Vol. 52; no. 8; pp. 11 - 22
Main Authors 张杰, 孙建平, 何义峰, 张一铭, 庞海波, 武浩昊, 张建辰, 彭冰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01.08.2024
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陕西省矿产资源调查评审中心,陕西西安 71005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2336
DOI10.12438/cst.2023-106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D322; 为探究上煤层遗留煤柱对底板的应力影响及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以唐山沟煤矿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并综合多种影响因素构建了上煤层遗留煤柱与铰接岩块的协同承载结构模型和底板应力传递计算模型,对上煤层遗留煤柱下底板应力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煤层遗留煤柱对底板的应力影响以垂直应力为主,影响程度随底板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遗留煤柱下底板应力增高区呈椭球形,对底板应力增高区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得到了不同因素对应力增高区范围影响的量化关系,其中煤柱峰值应力对底板应力增高区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根据底板应力分布特征并结合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结果,确定唐山沟煤矿 8煤遗留煤柱与 11-1 煤回采巷道合理错距值应为 20~25 m.该研究揭示了上煤层遗留煤柱下底板应力传递机理,明确了底板应力增高区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得到了巷道-煤柱合理错距值的确定方法,可为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提供理论依据.
ISSN:0253-2336
DOI:10.12438/cst.2023-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