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短波红外的丹霞山岩壁裸露特征

P512.2; 丹霞山因红色砂砾岩形成典型的红层地貌,其裸露岩壁的时空分布及反射率变化(裸露特征)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岩壁剖面反射率,提取Sentinel-2卫星遥感数据的短波红外波段,对丹霞山红层岩壁反射率进行量化进而判别裸露岩壁的区域面积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丹霞山整体植被的NDVI值和2018-2022年间的气候因子数据,从不同尺度的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多角度探讨丹霞山岩壁裸露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丹霞山裸露岩壁反射率在MAM及JJA时期较低,而在SON和DJF时期的裸露岩壁反射率较高,即该时期红层明度较高;丹霞山红层岩壁裸露面积,在2018-2022年间年际...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Vol. 63; no. 2; pp. 26 - 34
Main Authors 康诺尧, 傅强, 向贤哲, 刘晋晖, 章桂芳, 张珂, 刘蔚秋, 杨强, 师超凡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 珠海 519082%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广东 深圳 518107%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7-0137
DOI10.13471/j.cnki.acta.snus.2023D03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512.2; 丹霞山因红色砂砾岩形成典型的红层地貌,其裸露岩壁的时空分布及反射率变化(裸露特征)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岩壁剖面反射率,提取Sentinel-2卫星遥感数据的短波红外波段,对丹霞山红层岩壁反射率进行量化进而判别裸露岩壁的区域面积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丹霞山整体植被的NDVI值和2018-2022年间的气候因子数据,从不同尺度的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多角度探讨丹霞山岩壁裸露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丹霞山裸露岩壁反射率在MAM及JJA时期较低,而在SON和DJF时期的裸露岩壁反射率较高,即该时期红层明度较高;丹霞山红层岩壁裸露面积,在2018-2022年间年际变化较小,季节间变化较大,在SON和DJF时期,即9月至次年2月岩壁红层裸露面积最大;长老峰区域裸露岩壁的特征受非生物因素和不同尺度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裸露岩壁的面积变化特征主要受由气候条件决定的较大尺度植被总体生长状况影响,而裸露岩壁反射率所指代的颜色特征则主要受水分和微观层面岩壁生物影响.
ISSN:2097-0137
DOI:10.13471/j.cnki.acta.snus.2023D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