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皮岩洞穴空气环境因子变化及其对遗址文化层的影响
P642.25; 甑皮岩古人类遗址洞穴内原始文化层的保存是遗址保护的重中之重.为了解洞内空气环境因子变化及其对遗址文化层风化的影响,选择洞穴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CO2)等环境因子进行为期一个水文年的观测.结果发现洞内空气环境因子随季节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冬季温湿度低,变幅大,洞底CO2不累积;夏季温湿度高,变幅小且稳定,CO2在洞底累积;春秋为两者过渡阶段.空间上,温湿度随着洞穴深度的变化而呈现渐进式变化.CO2在洞穴东部有着高浓度带状的分布区域,表明水洞是主洞CO2的重要来源.综合分析认为通风效应、洞穴形态、旅游活动等是影响洞穴空气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观察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近洞口...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中国岩溶 Vol. 43; no. 5; pp. 1007 - 1019 | 
|---|---|
| Main Authors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湖南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湖南长沙 410004
    
        01.10.202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1-4810 | 
| DOI | 10.11932/karst20240502 | 
Cover
| Summary: | P642.25; 甑皮岩古人类遗址洞穴内原始文化层的保存是遗址保护的重中之重.为了解洞内空气环境因子变化及其对遗址文化层风化的影响,选择洞穴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CO2)等环境因子进行为期一个水文年的观测.结果发现洞内空气环境因子随季节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冬季温湿度低,变幅大,洞底CO2不累积;夏季温湿度高,变幅小且稳定,CO2在洞底累积;春秋为两者过渡阶段.空间上,温湿度随着洞穴深度的变化而呈现渐进式变化.CO2在洞穴东部有着高浓度带状的分布区域,表明水洞是主洞CO2的重要来源.综合分析认为通风效应、洞穴形态、旅游活动等是影响洞穴空气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观察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近洞口、水洞连接处、洞穴中段、洞底以及探方上下部等各处文化层之间,有明显的风化程度差异,与空气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有关.如洞底探方上部文化层溶蚀空洞较多,主要是由于水蒸气在上部堆积,易凝结溶蚀并带走文化层易溶组分;洞口文化层胶结物松散粉化,与洞口空气温度变幅较大、干湿交替频繁有关.本研究掌握了具有浅平开阔洞口特征的甑皮岩遗址主要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和对文化层风化的影响,为洞穴遗址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ISSN: | 1001-4810 | 
| DOI: | 10.11932/karst2024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