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地膜覆盖对旱塬幼龄果园中大豆综合生产力的影响

S565.1%S512.1; 本研究从籽粒产量兼顾蛋白品质、生物固氮及氮素副产物——秸秆氮和秸秆的角度综合评估了密度与地膜覆盖及其配合对黄土旱塬幼龄苹果园中大豆生产力的影响,旨在确定大豆最优综合生产力下合适群体密度和地膜覆盖的管理措施.2018—2019年连续两年试验设置3种大豆种植密度(高密度:24×104株·hm-2;中密度:16×104株·hm-2;低密度:10×104株·hm-2)和两种覆盖方式(覆膜与不覆膜)的完全组合处理,调查了不同处理下大豆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生物固氮率、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分配等指标.结果表明,密度是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产量的主控因子,中密度和低密度下2指标表现相...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Vol. 29; no. 7; pp. 1138 - 1150
Main Authors 章伟, 占爱, 李世清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凌 712100 01.07.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凌 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凌 71210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6-6237
DOI10.13930/j.cnki.cjea.20091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565.1%S512.1; 本研究从籽粒产量兼顾蛋白品质、生物固氮及氮素副产物——秸秆氮和秸秆的角度综合评估了密度与地膜覆盖及其配合对黄土旱塬幼龄苹果园中大豆生产力的影响,旨在确定大豆最优综合生产力下合适群体密度和地膜覆盖的管理措施.2018—2019年连续两年试验设置3种大豆种植密度(高密度:24×104株·hm-2;中密度:16×104株·hm-2;低密度:10×104株·hm-2)和两种覆盖方式(覆膜与不覆膜)的完全组合处理,调查了不同处理下大豆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生物固氮率、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分配等指标.结果表明,密度是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产量的主控因子,中密度和低密度下2指标表现相似,2种密度平均的籽粒产量和蛋白产量分别较高密度下显著增加23.8%和24.5%(P<0.05).覆膜能够增加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3种密度平均增加9.6%),在与中、低密度配合下有利于根瘤固氮与地上协同互作,显著增加群体秸秆干物质量和秸秆吸氮量且不显著降低籽粒产量,从而提高对大豆干物质量、吸氮量和生物固氮量的贡献.与不覆膜相比,中、低密度下覆膜的秸秆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76 t·hm-2、1.81 t·hm-2,对各自大豆干物质量提高的贡献率为98%、102%;秸秆吸氮量分别增加39.50 kg·hm-2、33.70 kg·hm-2,对各自大豆吸氮量提高的贡献率为79%、58%;秸秆中生物固氮量分别增加32.42 kg·hm-2、25.41 kg·hm-2,对各自大豆生物固氮量提高的贡献率为67%、59%.最终,中密度覆膜实现了大豆籽粒产量3.55 t·hm-2及蛋白产量1.27 t·hm-2、生物固氮量256.80 kg·hm-2、秸秆氮量134.87 kg·hm-2和秸秆干物质量6.84 t·hm-2各指标均较优的综合生产力,且相对不覆膜有较高的籽粒蛋白品质.在旱塬幼龄苹果园中,较高密度下覆膜既保证了大豆籽粒较多、较优产出,还可收获更多秸秆与秸秆氮,可为以节肥减排和稳产增产为目的的农田可持续集约化生产补充一定养分来源.
ISSN:2096-6237
DOI:10.13930/j.cnki.cjea.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