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对稻田还原性物质和机插秧早期生长的影响
针对稻麦轮作地区稻田耕整地质量不高以及还原性物质积累不利于机插秧早期生长等问题,探讨了应用一体化旱耕整泡田模式促进机插秧早期高质量生长的可行性.于 2021-2022 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试验基地设置 3种耕整地模式: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Treatment 1,T1)、旱旋+泡田+水旋整地模式(Treatment 2,T2)、泡田+水旋整地模式(Treatment 3,T3),测定了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土层还原性物质含量和机插稻生长早期根系和地上部性状.结果表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以T1 最高,在最低点较T2 和T3 分别提高 19.3%~24.7%和 31.6%~41.1%.不同...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作物学报 Vol. 50; no. 7; pp. 1762 - 1775 |
---|---|
Main Authors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12.07.202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496-3490 |
DOI | 10.3724/SP.J.1006.2024.32053 |
Cover
Summary: | 针对稻麦轮作地区稻田耕整地质量不高以及还原性物质积累不利于机插秧早期生长等问题,探讨了应用一体化旱耕整泡田模式促进机插秧早期高质量生长的可行性.于 2021-2022 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试验基地设置 3种耕整地模式: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Treatment 1,T1)、旱旋+泡田+水旋整地模式(Treatment 2,T2)、泡田+水旋整地模式(Treatment 3,T3),测定了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土层还原性物质含量和机插稻生长早期根系和地上部性状.结果表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以T1 最高,在最低点较T2 和T3 分别提高 19.3%~24.7%和 31.6%~41.1%.不同耕整地模式显著影响了 0~5 cm和 5~10 cm土层内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离子和二价锰离子的含量.其中,相较于T2 和T3 的均值,T1 在 0~5 cm和 5~10 cm土层内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分别降低 31.9%~37.6%和22.6%~23.5%,亚铁离子含量分别降低 30.5%~40.3%和 25.3%~27.3%.这一结果主要与 T1 显著降低了 0~5 cm 和5~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并提高了相应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有关.机插秧根系性状(总根数、根干重、根系氧化力)和地上生长(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1 最高,T2 次之,T3 最低.相比较于T2 和T3 的均值,移栽后 30 d条件下T1 的总根数增加 9.6%~32.9%,根干重增加 19.5%~53.8%,根系氧化力增加 27.3%~34.7%,茎糵数增加 9.0%~15.4%,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30.7%~44.7%.相关性分析表明,T1 条件下机插秧早期的高质量生长主要是由于 0~5 cm土层内还原性物质含量的降低,特别是活性还原性物质和亚铁离子含量的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稻麦轮作地区应用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有助于降低稻田土壤中还原性物质含量,促进机插秧早期高质量生长. |
---|---|
ISSN: | 0496-3490 |
DOI: | 10.3724/SP.J.1006.2024.32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