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近岸海域春秋季主要鱼类功能群特征及其生态位分析

Q958.8; 为进一步了解舟山群岛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状况及其群落结构特征,基于2015年秋季(11月)、2016年春季(5月)在舟山群岛近岸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优势度,将主要鱼类(IRI>100)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摄食习性进行功能群划分,并用Shannon指数和Pianka指数对主要鱼类的生态位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主要鱼类春季11种,秋季7种,其中优势种(IRI>1000)春季3种,秋季1种.(2)根据食性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浮游生物/游泳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4个功能群.生物量最多的功能群春季...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Vol. 48; no. 5; pp. 592 - 605
Main Authors 刘坤, 俞存根, 郑基, 许永久, 江新琴, 于南京, 张佩怡, 蒋巧丽, 牛威震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浙江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25.09.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8-9497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21.05.01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Q958.8; 为进一步了解舟山群岛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状况及其群落结构特征,基于2015年秋季(11月)、2016年春季(5月)在舟山群岛近岸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优势度,将主要鱼类(IRI>100)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摄食习性进行功能群划分,并用Shannon指数和Pianka指数对主要鱼类的生态位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主要鱼类春季11种,秋季7种,其中优势种(IRI>1000)春季3种,秋季1种.(2)根据食性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浮游生物/游泳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4个功能群.生物量最多的功能群春季为底栖动物食性功能群,秋季为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功能群.(3)春秋季主要鱼类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1.26~3.58和0.20~3.45,生态位宽度值季节差异明显.广生态位种(Bi≥2.0)春季有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银鲳(Pampus argente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等8种,秋季有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凤鲚(Coilia mystus)和棘头梅童鱼3种.中生态位种(2.0>Bi≥1.0)春季有龙头鱼、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和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3种,秋季有中华小沙丁鱼(Stolephorus chinensis)和鮸(Miichthys miiuy)2种,而窄生态位种(1.0>Bi>0)仅秋季的银鲳和黄鲫(Setipinna taty)2种.(4)春季龙头鱼与蓝圆鲹、秋季黄鲫与银鲳的生态位重叠值最高,表明鱼类在资源序列上的同域性最强,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趋于一致.春秋季主要鱼类生态位重叠有意义(Qik>0.3)的种对所占比例均较低,总体上该海域主要鱼类潜在的竞争关系较弱,生态位空间分化明显.结合冗余分析(RDA)结果,可进一步解释主要鱼类的功能群及生态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ISSN:1008-9497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2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