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及地质灾害的关系研究进展及展望
P315.2+1%X14; 本文通过回顾活动构造的研究历史、活动构造的定义分类,综合大量已有研究资料,总结了中国地震及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尺度的活动构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中国大陆地震具有频率高、震源浅、西强东弱、分块成带的特征,同时空间分布、类型分布与总体危害程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对岩石圈流变学、岩石圈的垂向分层模式、特殊地区中部地壳的应变局部化等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震的发震机制.活动断裂与地震及其地质灾害之间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断裂间的相互作用、分段性、多期次与周期性、与地震的耦合性关系等方面.结合GIS、遥感、数值模拟等新技术方法的应用,...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自然灾害学报 Vol. 31; no. 1; pp. 1 - 14 |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
    
        01.02.202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4-4574 | 
| DOI | 10.13577/j.jnd.2022.0101 | 
Cover
| Summary: | P315.2+1%X14; 本文通过回顾活动构造的研究历史、活动构造的定义分类,综合大量已有研究资料,总结了中国地震及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尺度的活动构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中国大陆地震具有频率高、震源浅、西强东弱、分块成带的特征,同时空间分布、类型分布与总体危害程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对岩石圈流变学、岩石圈的垂向分层模式、特殊地区中部地壳的应变局部化等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震的发震机制.活动断裂与地震及其地质灾害之间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断裂间的相互作用、分段性、多期次与周期性、与地震的耦合性关系等方面.结合GIS、遥感、数值模拟等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出未来活动构造的研究重点应主要集中在岩石圈流变动力学、结构性质、中部地壳应变局部化、活动构造与地震及其地质灾害的相关关系等方面.本文对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及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的梳理,可为将来地震及地质灾害的研究和监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
| ISSN: | 1004-4574 | 
| DOI: | 10.13577/j.jnd.2022.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