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20年中国小麦生长季干湿时空变化分析

S162.5+2; 基于1961—2020年全国524个气象台站逐日数据,以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和水分盈缺量(有效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的差值)为干湿指标,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P1:1961—1990年;P2:1991—2020年)分析了全国小麦主产区(春麦区:东北、蒙北、西北、北疆;冬麦区:北部、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新疆)生长季内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和演变趋势,并利用SPEI指数评估了小麦种植区的干旱风险.结果表明:1)1961—2020年华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大于作物需水量,其他麦区生长季内水分亏缺,新疆冬麦区(443 mm)和北疆春麦区(495 mm)为缺水...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Vol. 31; no. 4; pp. 608 - 618
Main Authors 马雪晴, 和骅芸, 赵金媛, 方彤, 张建珍, 潘学标, 潘志华, 王靖, 胡琦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 北京 100193 01.04.202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6-6237
DOI10.12357/cjea.2022037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162.5+2; 基于1961—2020年全国524个气象台站逐日数据,以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和水分盈缺量(有效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的差值)为干湿指标,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P1:1961—1990年;P2:1991—2020年)分析了全国小麦主产区(春麦区:东北、蒙北、西北、北疆;冬麦区:北部、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新疆)生长季内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和演变趋势,并利用SPEI指数评估了小麦种植区的干旱风险.结果表明:1)1961—2020年华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大于作物需水量,其他麦区生长季内水分亏缺,新疆冬麦区(443 mm)和北疆春麦区(495 mm)为缺水量高值区.2)近60年全国小麦生长季干旱频率为35.2%~59.6%,四大春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均大于50.0%.3)1961—2020年全国小麦生长季有效降水量波动增加,作物需水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华北、北部冬麦区表现为气候暖干化,其他麦区均呈气候暖湿化趋势.小麦种植区暖湿化的气候机制存在地域间差异,春麦区(东北、蒙北、北疆)和新疆冬麦区为有效降水量增加且作物需水量减少;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生长季内有效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均为增加趋势,但降水量增加幅度大于作物需水量.本文在全国尺度上探究了全国小麦生长季干湿状况时空变化,对农业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ISSN:2096-6237
DOI:10.12357/cjea.2022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