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与耕地质量空间关联特征及作用机制

F323.21; 探讨耕地景观格局与耕地质量的关联特征对实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现有研究缺乏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耕地质量的作用机制分析,制约了从耕地景观格局角度提升耕地质量工作的发展.为此,本文以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丘陵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联特征,应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各个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不同地貌区耕地质量的具体作用影响.研究表明:1)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和耕地质量整体呈现中部平原区较优,西部丘陵区和东部山地区较差的综合特征.2)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综合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性,其中东部...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Vol. 31; no. 1; pp. 113 - 124
Main Authors 钱凤魁, 逄然然, 于洋, 徐欢, 韩春兰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耕地立体保护与监测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 110161 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6-6237
DOI10.12357/cjea.2022039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F323.21; 探讨耕地景观格局与耕地质量的关联特征对实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现有研究缺乏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耕地质量的作用机制分析,制约了从耕地景观格局角度提升耕地质量工作的发展.为此,本文以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丘陵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联特征,应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各个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不同地貌区耕地质量的具体作用影响.研究表明:1)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和耕地质量整体呈现中部平原区较优,西部丘陵区和东部山地区较差的综合特征.2)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综合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性,其中东部山地区最为显著,相关系数为0.45;中部平原区居中,相关系数为0.24;西部丘陵区较低,相关系数仅为0.17.3)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耕地质量作用影响机制不同.其中最大斑块指数对不同地貌区耕地质量提升均具有显著影响;而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大小、聚合度指数分别对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西部丘陵区耕地质量提升影响较大.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地貌区的耕地景观格局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关联性,同时各个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不同地貌区耕地质量作用影响不同,为实现耕地景观格局与耕地质量高效协同作用提供借鉴.
ISSN:2096-6237
DOI:10.12357/cjea.2022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