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邦优倍灵 ?30)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纳入预混胰岛素单一治疗或联合1~2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配至联邦优倍灵 ?30或门冬胰岛素30组(诺和锐 ?30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24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 l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试验共纳入受试者6...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华糖尿病杂志 Vol. 13; no. 4; pp. 416 - 421
Main Authors 陆菊明, 莫朝晖, 吕肖锋, 王长江, 肖常青, 李玲, 张力辉, 叶山东, 周智广, 杨金奎, 张莹, 栾健, 刘红, 孙皎, 石勇铨, 文重远, 任艳, 李延兵, 赵维纲, 余学锋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北京 10085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长沙 410031%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 100095%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 23002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南宁 53000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沈阳 110004%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石家庄 050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合肥 23000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长沙 4100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10000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510150%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科 26601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老年内分泌代谢科,南宁 53002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40%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 20000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43006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成都 61004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州 51008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1007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武汉 430030 27.04.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4-5809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00513-0027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邦优倍灵 ?30)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纳入预混胰岛素单一治疗或联合1~2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配至联邦优倍灵 ?30或门冬胰岛素30组(诺和锐 ?30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24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 l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试验共纳入受试者668例,完全符合方案病例共618例(联邦优倍灵 ?30组305例、诺和锐 ?30组313例)。治疗24周后,联邦优倍灵 ?30组和诺和锐 ?30组HbA 1c、FPG和2hPG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经过24周的治疗,联邦优倍灵 ?30组和诺和锐 ?30组的HbA 1c较治疗前分别下降(1.38±1.33)%和(1.37±1.53)%,治疗后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FPG分别降低(2.28±3.76)、(1.67±3.55)mmol/L,下降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联邦优倍灵 ?30组和诺和锐 ?30组的2hPG分别下降(3.22±5.38)、(2.78±4.83)mmol/L,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7)。联邦优倍灵 ?30组和诺和锐 ?30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6%(151/331)和43.8%(146/333),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9%(3/331)和0.9%(3/333)。 结论:联邦优倍灵 ?30与诺和锐 ?30控制血糖的总体能力相当,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ISSN:1674-5809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00513-0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