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努日铜多金属矿南矿段地质特征及短波红外光谱的勘查应用

P618.41%P618.65; 西藏努日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带上找矿潜力较大,成果丰硕.随着区带成矿理论和矿区研究程度的深入,亟需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满足区内深部找矿的需要.本次研究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SWIR(Short wave infrared),对努日铜多金属矿床南矿段中典型蚀变矿物进行研究,根据其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矿物组合、分带特征以及光谱分析结果,总结了矿区典型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值分布规律,进而确定其勘查标志.研究认为白云母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2208 nm、伊利石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地质与勘探 Vol. 60; no. 5; pp. 932 - 943
Main Authors 汤立伟, 王艺云, 陈文庆, 陈斌, 吴志山, 缪恒毅, 吴波, 陈龙照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福州 350108%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 61008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福建福州 350100 01.09.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495-5331
DOI10.12134/j.dzykt.2024.05.005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618.41%P618.65; 西藏努日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带上找矿潜力较大,成果丰硕.随着区带成矿理论和矿区研究程度的深入,亟需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满足区内深部找矿的需要.本次研究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SWIR(Short wave infrared),对努日铜多金属矿床南矿段中典型蚀变矿物进行研究,根据其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矿物组合、分带特征以及光谱分析结果,总结了矿区典型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值分布规律,进而确定其勘查标志.研究认为白云母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2208 nm、伊利石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2203 nm、绿泥石的吸收峰位值Pos2250>2249 nm的大量或连续出现,可以作为努日矿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有效的蚀变矿物勘查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努日南矿段地质特征分析、蚀变矿物分布规律分析,对矿区深部斑岩型铜矿进行成矿预测,认为南矿段45线东侧深部的石英闪长(玢)岩具有斑岩型铜矿找矿的潜力,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ISSN:0495-5331
DOI:10.12134/j.dzykt.2024.05.005